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轨道车辆建模研究
【6h】

基于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轨道车辆建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及在轨道车辆上的应用

1.3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多刚体振动系统建模理论与动态子结构方法

2.1多刚体振动系统建模理论

2.1.1空间刚体动能

2.1.2悬挂元件弹性势能及阻尼耗散能量

2.1.3广义外力

2.2动态子结构方法

2.2.1动态子结构法基本步骤

2.2.2子结构的划分

2.2.3模态综合法

2.3结构动力学中的有限元法

2.4建模及仿真软件

第3章二维复杂弹性耦合车辆系统的建模及仿真

3.1引言

3.2二维复杂弹性耦合车辆系统的建模研究

3.2.1复杂弹性耦合车辆系统的构成与建模思想

3.2.2车体运动分析

3.2.3转向架运动分析

3.2.4轨道激励分析

3.2.5车辆系统的综合分析

3.3仿真

3.3.1算例

3.3.2车体固有频率及振型的确定

3.3.3系统固有频率计算

3.3.4 SIMUL INK仿真模型简介

3.3.5仿真结果与分析

第4章三维复杂弹性耦合车辆系统的建模

4.1三维复杂弹性耦合车辆系统建模思想

4.2车辆各子系统的建模

4.2.1弹性车体子系统的建模

4.2.2转向架子系统的建模

4.2.3轮对子系统的建模

4.2.4轮轨作用力

4.2.5轨道不平顺激励分析

4.3车辆各子系统的综合

4.3.1车体子系统与转向架子系统的综合

4.3.2转向架子系统与轮对子系统的综合

4.3.3三维复杂弹性耦合车辆系统动力学方程

第5章三维复杂弹性耦合车辆系统的仿真实例

5.1车辆参数

5.1.1车体参数

5.1.2转向架参数

5.1.3悬挂参数

5.2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5.2.1车体有限元建模与分析

5.2.2构造平移、旋转变换矩阵

5.2.3固有频率计算

5.2.4响应计算

5.3程序简介

第6章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近些年来,轨道交通的发展体现了高速化、新型化、舒适安全的主要技术特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工程问题,如由于车辆结构柔性的增加和运行速度的提高引起了零部件结构振动的加剧,引起结构动应力增大,导致零部件非正常裂纹出现和结构使用寿命的下降,引起车辆运行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恶化。如何提出合理的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了轨道车辆动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论文主要研究复杂弹性耦合车辆振动系统亟需解决的建模问题。本文针对复杂弹性耦合车辆振动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子结构建模方法实现了复杂弹性耦合车辆系统的动力学建模。该方法将车体看作弹性体,用模态理论进行建模;将转向架及轮对视为刚体,利用刚体理论进行建模;最后利用子结构问的悬挂系统的力平衡,完成总系统动力学方程式的综合。对弹性体建模的关键足获取弹性体的模态参数,而模态参数可通过理论建模、有限元建模或者实验建模的方法得到。论文分别对复杂弹性耦合车辆系统二维和三维的情形作了详细的讨论。在二维情况下,论文推导了基于欧拉梁车体简化模型的复杂弹性耦合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式,对车辆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了分析,并在轨道不平顺激励作用下对车辆的振动进行了动态仿真,讨论了车体的弯曲模态对车体各考察点处加速度响应的影响。在三维情况下,论文对复杂弹性耦合车辆系统的建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起轮轨接触模型和轨道不平顺激励模型,推导了三维复杂弹性耦合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式,并完成了仿真算例的计算。

著录项

  • 作者

    蒋金夏;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 授予单位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 学科 车辆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永明;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U260.111;
  • 关键词

    轨道车辆; 动力学方程式;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