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苍南县不同类型求职者求职行为动机研究
【6h】

苍南县不同类型求职者求职行为动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研究方法、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研究方法

1.3.2.研究思路

1.3.3.主要内容

第2章文献综述

2.1计划行为理论与求职

2.2关于职业动机、职业效能和职业价值观的研究

2.3关于求职行为、职业个性和职业兴趣的研究

第3章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3.1样本采集和分析

3.2总体描述

3.3问卷分析

3.3.1求职自我效能问卷的分析

3.3.2人格特征分析

3.3.3不同性别和求职者以及年龄组别的职业倾向分析

3.3.4职业价值观比较分析

3.3.5人格类型的稳定性、内外向和敏感性与职业倾向的相关分析

3.3.6量表的因子分析

3.3.7个性特征、职业倾向、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自我效能的回归分析

3.3.8其它分组变量与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的关系分析

3.3.9个性特征、职业倾向、职业价值观与总的求职效能之间的线性回归

3.3.10个性特征、职业倾向、职业价值观与求职自我效能的关系模型

第4章讨论与启示

4.1量表的信效度和总体情况分析

4.2求职自我效能、人格特征、职业倾向和职业价值观的总体情况

4.2.1求职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4.2.2人格特征

4.2.3职业倾向性

4.2.4求职动机

4.3个性特征、职业倾向、职业价值观与求职自我效能的关系模型

4.4我县的产业格局和人才状况及本研究对我县人才发展战略的启示

4.4.1我县的产业格局和人才需求状况是本地求职者选择职业的基础

4.4.2求职者认识自己和用人单位寻求人才之间合适的“人职匹配”是成功求职的基石

4.4.3拓展求职渠道、构建求职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求职心理培训和教育是人才开发的重要途径

4.4.4以人为本,留住有用之才是人才交流和人才策略的重点

第5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苍南县219名各类求职人员(初次求职、兼职和跳槽)为调查对象,通过自编的求职自我效能量表,研究各类求职人员在人格特征、职业倾向和职业价值观、求职自我效能等方面的情况,并构建了求职行为动机的回归关系模型,同时讨论了求职动机的影响因素和对人才开发和交流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