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
【6h】

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第一次际遇:朱泾成为区域中心市镇

一、区域中心地位的形成

1、形成条件

2、文化中心

3、经济中心

4、政治中心

二、社会经济运行机制

1、融入传统社会经济体系——以苏松为中心的市场网络

2、国家控制与政策

3、地方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

第二章经济中心转移与朱泾镇的边缘化

一、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传统优势丧失

1、松江棉布业中心向苏州转移

2、近代上海取代传统苏州

二、朱泾镇传统优势资源流失——边缘化

1、传统支柱产业退出市场网络

2、枫泾镇和张堰镇的区域竞争

3、朱泾与上海的关系

第三章、举步维艰的朱泾镇社会转型

一、朱泾镇社会转型的尝试

1、经济领域的转型

2、社会领域的转型

3、文化领域的转型

二朱泾镇社会转型的滞后性

1、市镇功能弱化

2、新增长极的局限

余论:社会转型及其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声明

展开▼

摘要

十六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市镇诞生,中国社会步入经济社会转型期.在以苏州为中心的传统商品经济体系下,朱泾镇依托其传统资源,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纳入到江南乃至全国的市场网络中,成为金山区域中心市镇.在缓慢的转型过程中,伴随着江南经济中心从苏州到上海的转移,江南市镇呈现出不同的命运.上海开埠并取代苏州成为江南新的增长极后,传统市镇体系开始分化,部分市镇融入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体系中,得以继续发展.而部分市镇传统优势逐渐丧失,市镇的区域中心地位逐步被边缘化.朱泾镇虽然处于沿海并距上海较近,但由于其自身的种种原因以及上海发展扩张力的局限,它没有被纳入到上海经济体系中,社会转型停滞,一蹶不振.可见,沿海地区的社会转型并不是同步的,中心地的影响和辐射也是有选择性的,与中心地距离的远近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经济社会的转型是受各种复杂的因素制约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