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豪斯曼的悲观主义和坚忍主义——《希普罗郡少年》的现象学解读
【6h】

豪斯曼的悲观主义和坚忍主义——《希普罗郡少年》的现象学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1 A.E. Housman and His Poetry

1.1 Life

1.2 A Shropshire Lad

1.2.1 Background to A Shropshire Lad

1.2.2 Models and Influence for A Shropshire Lad

1.3 Pessimism and Stoicism

Chapter 2 Phenomenology as a Critical Approach

2.1 Husserl's Phenomenology

2.2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Geneva School

2.3 Applicability of the Geneva School's Criticism to Housman's Poetry

2.4 Significance of the Geneva School's Criticism to Housman's Poetry

Chapter 3 Housman's Experiential Patterns

3.1 Housman's Pessimism Embedded in A Shropshire Lad

3.1.1 View of Death

3.1.2 Attitude toward Love

3.2 Housman's Stoicism Embedded in A Shropshire Lad

3.2.1 Persistence in Work

3.2.2 Endurance of Hardship

Chapter 4 Housman's Techniques of Conveying His Consciousness

4.1 Shift of Tone and Mood

4.2 Employment of Contrast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展开▼

摘要

阿尔弗雷德·爱德华·豪斯曼(1859-1936),是英国现代最伟大的古典学者之一和杰出的诗人,他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崭露头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一名广受群众欢迎的诗人,他的诗歌字斟句酌,格律严谨,音调优美,读来琅琅上口,加之行文直率,不滥用意象,迥异于同时代的诗人哈代和叶芝、以及稍后的意象派诗人的风格,使得他的诗歌超出了自己的时代,而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作品已经成为英国诗歌宝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西普罗郡少年》是豪斯曼的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诗歌集,曾有人把它跟费茨杰拉德的《鲁拜集》相提并论,并称豪斯曼诗歌的影响要比费茨杰拉德的更深远,因其不事雕琢的风格在二十世纪比后者的矫揉造作更受欢迎。该整本诗集弥漫着一种悲伤情绪,三言两语间,伤感便通过文字直达读者的心底:好朋友英年早逝或者陷于囹圄之灾,情人们不忠实,年少时的欢乐转眼消逝,有家难回,朝夕相处的只是心怀叵测的陌生人,以及不友善的环境等等。豪斯曼诗中的少年也谈情说爱,寻欢作乐,喝酒打架,但是心理上从无放松享受过这一切,因为他们始终被笼罩在“失去”的阴影之下:失去爱情、友情、青春乃至生命。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情绪使生活变得了无乐趣。正是这种悲观情绪使得这部作品白面世以来备受诟病。 本文作者采用现象学流派中的日内瓦学派的批评方法来探索豪斯曼的内心世界,希望找出这本诗集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本文的结论是我们应该看到,豪斯曼作品中的人物在经历了的种种悲伤之后,并没有消极逃避,走向颓废之途,而是勇敢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担负起应履行的责任。也许正是这种坚忍的态度更会使读者产生对于诗中所描述的失去的东西的珍惜之情。这也正是豪斯曼的诗歌依然被看重并广泛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