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SCL环境下的“同伴助学者”研究——以苏州第二届研究型教师培训为例
【6h】

CSCL环境下的“同伴助学者”研究——以苏州第二届研究型教师培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1.2研究问题

1.3研究综述

1.4研究方法

1.5论文结构

第2章理论基础

2.1学习者相关特征的研究

2.2同伴关系理论

2.3群体动力学

第3章实验设计

3.1前期调查分析

3.2实验环境介绍

3.3实验对象分析与“同伴助学者”的确定

3.4协作机制

3.5多元评价机制

第4章实验实施

4.1课堂中的CSCL——“同伴助学者”的协作过程

4.2 CSCL中的“同伴助学者”的协作过程

4.3 CSCL“同伴助学者”的评价过程

第5章实验分析与总结

5.1实验分析

5.2实验总结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创新点

6.3进一步的研究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化,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CSCL)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目前教育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对CSCL中“人”的研究是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如何在CSCL环境下进行教师培训,充分发挥每个学员的作用,尤其是促进积极学员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培训的绩效问题。 纵观近年来对CSCL的研究,对“人”的研究的不足,一直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笔者对国内教育技术的两本核心期刊进行了分析,发现关于CSCL环境下教师培训的相关文章极少,而对其中的“人”的研究几乎没有。笔者根据在很多教师培训项目中影响教师培训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在CSCL环境下进行教师培训非常有效,尤其是在发现、分析和对那些比较积极地帮助他人的学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由此,笔者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对CSCL环境下的“同伴助学者”进行研究。 本文在确定研究目标之后,第一步是对这些“同伴助学者”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参考了国内外CSCL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同伴助学者”的概念、类型和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第二步是在对“同伴助学者”进行确定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考虑到教师培训的特殊性和现状,本文提出了将计算机协作与面对面的协作相结合的思想,建立了CSCL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模型,并重点对“同伴助学者”的研究进行了实验设计、实施和评价总结等。 最后,本文对影响协作的因素、“同伴助学者”的特征、促进“同伴助学者”积极协作的策略、对教师培训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这对于辅助教师培训、提升培训绩效和提高参训者的学习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工作完善了CSCL,的教育教学环节,有利于CSCL环境下教师培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