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学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6h】

国际学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主要研究的问题

1.3研究的目标和思路

1.4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

1.4.1论文的结构与框架

1.4.2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研究综述

2.1国际学校的定义

2.2国际学校的分类

2.2.1按照学校的创建方性质来分类

2.2.2按照学校的课程设置来分类

2.3国际学校的特点

2.3.1学生生源

2.3.2课程设置

2.3.3升学方向

2.3.4管理模式

2.4国际学校学生的特点

2.4.1学生生源广泛

2.4.2文化差异性巨大

2.4.3学生的流动性较大

2.4.4学习水平与初始技能的差异巨大

2.5学生的心理特征

2.5.1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2.5.2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第三章相关理论基础

3.1建构主义

3.2教学过程最优化

3.2.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定义

3.2.2最优化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论体系

3.2.3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3.2.4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3.3有效教学

3.3.1有效教学的定义

3.3.2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教学设计

4.1课程介绍

4.2教学目标的分析

4.2.1国内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4.2.2国际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4.3教学内容的分析

4.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4.1教学重点

4.4.2教学难点

4.5教学方式的选择

4.5.1课堂组织形式的选择

4.5.2教学方法的选择

4.5.3关于协作学习法

4.6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五章教学实践的过程、效果与反思

5.1教学案例记录与分析

5.1.1教学案例

5.1.2关于课程的几点说明

5.2教学效果

5.2.1课堂情况

5.2.2作业与评分

5.3教学反思

第六章研究总结与展望

6.1研究总结

6.2研究的不足

6.3对本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笔者在上海市某著名国际学校内担任信息技术教师期间,深入了解了国际学校的教学体制和模式,通过与国内学校进行比较,归纳出国际学校的一些特点:学生生源广泛,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培养目标与国际接轨;课程设置具有世界标准;管理模式具有国际特色。随后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比较以及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国际学校学生的特点:国籍众多的学校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巨大;学生的流动性较大;学习水平与初始技能差异较大。 在对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方法、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及有效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发现利用针对国际学校特点而设计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分组式的“协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较好的吸引国际学校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课程的注意力,也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一节包括两个课时的“广告设计基础”课程的课堂记录,来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和效果,并论证了该课程是否达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本文的论述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由于水平有限,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