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董仲舒教化哲学思想——儒家教化体系的确立及其在大一统社会的实践开端
【6h】

董仲舒教化哲学思想——儒家教化体系的确立及其在大一统社会的实践开端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 论

第一章 董仲舒教化理论的思想基础

1.1、周公重视王德的德教思想

1.2、孔孟定位君子的德教实践

1.3、荀子面向大众的礼乐教化

第二章 董仲舒教化理论的时代背景

第三章 教化的起点:人性

3.1性之名与性之质

3.2仁贪之质与教化

3.3中民之性与教化

第四章 教化的指向与内容:社会政治与儒家伦理

4.1、教化指向社会政治

4.2、教化的核心为儒家伦理

第五章教化的依据:天意

5.1、作为教化依据的天

5.2、重德教、轻刑罚是“天意”

5.3、教化内容“可求于天”

5.4、教化是王者的天职

第六章教化的实现途径

6.1、“显德以示民”

6.2、礼俗和音乐的潜移默化

6.3、“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

第七章 对董仲舒教化理论的评价

7.1、区别于前人的突出特点

7.2、主要意义及社会历史影响

7.3、存在的不足

附: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硕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教化问题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孟、荀对教化的探讨奠定了儒家教化的思想基础。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教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汉初的社会现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化理论体系,至此,中国传统教化体系全面确立,并在大一统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完成了原典儒家理论的现实化和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董仲舒的教化理论体系中,人性论是其教化理论的起点,董仲舒指出人性非善非恶,而是人性未善、人性中有潜在的善质和恶质,通过教化就能使潜在的善质变为现实之善,使潜在的恶质被抑制而不成为现实之恶。其次,教化的指向是社会与政治,教化既是大一统时代下的一个政治策略问题,也是关系国家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化为国之大务,坚持德教为本、刑狱为末。儒术是教化的原则,儒家伦理中的三纲五常是教化的核心内容。进而,天意是董仲舒教化理论的依据,德教的地位、教化的内容都是天意决定的,教化是王者的天职,他力图拂拭战国末和秦以来对敬畏天的遮蔽,重新恢复对天的敬畏。至于教化的实现途径,主要有榜样示范、礼俗和音乐的潜移默化、学校教育等等。 较之于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董仲舒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体系成为后世国家教化理论的范本,更重要的是在大一统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实践层面上有了很大程度的落实。这对于后世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在人们的思想行为中的贯彻乃至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