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优雅的逸民——柏桦论
【6h】

优雅的逸民——柏桦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综述

引言

第一章 渊源学意义上的互文

第一节 抄诗与表达——文本的互文

第二节 孤儿与蛋糕——生命的互文

第二章 时空场域的抒情

第一节 拯救下午——在书写中减速的时间

第二节 自左而行——从激越到局限的空间

第三章 逸乐与汉风——中国新诗的另一种可能

第一节 逸乐:作为传统价值的审美

第二节 汉风:作为精神走向的古典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互文性无疑是柏桦诗歌创作中一个非常明显且重要的特色,尤其在长诗《水绘仙侣》中,诗与注的互文关系尤为引人注目。无论是接受影响,或模仿、改写、重组、互文,他时刻都自觉保持着一种优先性幻觉,从而使如影随形的传统文本与现代文本构成了巨大和谐的张力。
   由诗人的童年经历和创伤记忆继续追问,我们不难发现潜藏在孤儿、女性等意象背后的另一重心理机制,那就是诗人对于日常美好家庭生活的渴望——而这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推翻儿童时期由于母亲过分强势而造成的童年阴影。
   除了变异、重建文本空间,诗歌中常见的另一种空间技巧是空间并置,即通过表现同一时间内的记忆、意象、人物、事件、细节等(发生于各种不同感知/构想空间)各种片段,制造电影蒙太奇式的叠像效果,使诗歌在顷刻间呈现出多重元素和多种经验。
   在苦难沉痛之外,中国文学(价值观)亦有喜乐的一面,逸乐原是自古有之的一个大传统。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早已被承认,文学观念当然也应打开胸襟,允许千人千面,除了热血与呐喊,除了苦痛和担当,它至少还应有另一个面相,就是逸乐。
   任何人都无法超越传统,所以柏桦倡导“汉风”——“汉风,就是中国化,要有一种古意,这种古意又必须与当代生活相衔接。”柏桦在《水绘仙侣》中就彻底地尝试了开发利用古典资源,追求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汉风气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