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于漪人文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6h】

于漪人文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由新课程的标准所确立的语文教育理念

1.1.3当今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失落

1.1.4于漪及其教育思想的价值

1.2研究现状

1.2.1于漪简介

1.2.2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现状

1.3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人文

1.3.2人文精神

1.3.3人文精神教育

第二章 于漪人文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因素

2.1于漪所经历的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2.1.1建国初期的语文教育

2.1.2“大跃进”十年的语文教育

2.1.3六十年代前期语文工具性性质的确定

2.1.4文革十年的语文教育

2.1.5改革开放时期的语文教育

2.2于漪的知识结构

2.2.1于漪的传统文化知识

2.2.2于漪的业务知识

2.3于漪的人格品质

2.3.1人格

2.3.2教师人格

2.3.3于漪的人格品质

第三章 于漪人文教育思想的内涵

3.1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性质观

3.1.1语言本身的性质

3.1.2语文教育的性质

3.1.3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整体

3.2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

3.3人文教育的方法观

3.3.1思维训练的人文教育方法

3.3.2情感熏陶的人文教育方法

3.3.3激发兴趣的人文教育方法

3.3.4综合、整体的课堂教学方法

第四章 于漪人文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4.1教育的目标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4.2教师要有人文素质

4.2.1教师要有人文情怀

4.2.2教师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追求

4.2.3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4.2.4教师要有正确的育人观

4.3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

4.3.1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3.2学生是生活世界的人

4.3.3学生具有主体性

4.3.4学生具有全面性

4.3.5学生具有发展性

4.3.6学生具有个性特征

4.4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地将“人文性”确定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涵,明确了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特别是学生的独立的逻辑判断能力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力图转变传统课堂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状况。同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主张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差异性,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学生可持续地发展。按照上述新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教育就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多重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多方面的能力,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回归到“人的教育”的本真上去。新课程标准在带给人们新教育理念的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理念向教学实践的有效转换性不强,而供广大的教师借鉴的范例也很少。于是就出现了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给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带来了困难。于漪作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改革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她一贯主张的教育人文理念,为我们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的课堂中实施人文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例。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于漪的著作和研究于漪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出了她的人文教育思想。在文章的第一章文献综述部分,梳理了各个时期人们研究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情况和重点,并且对本文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的概念“人文、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教育”进行解析。第二部分从历史的角度来论述她的人文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通过对她所经历的历史年代和她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分析,力图揭示她的人文教育思想所孕育的过程。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她的语文学科性质观、学生发展观和教学方法几方面具体地论述了于漪人文教育思想的内涵,通过她对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以及对她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激发兴趣、情感熏陶和思维训练以及综合整体课堂观的教学方法等几方面的阐述,总结和分析出她的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人文性的特征。第四部分是经由第三部分得出的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也是本文所追求的创新之处。通过第三部分对于漪人文教育思想深层次的剖析,在这一部分,本文的作者总结出了她的人文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四方面的启示,即教育的目标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有人文素质和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和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