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生命科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讨
【6h】

中学生命科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产生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4 国外生物学科教育改革综述

1.4.1 美国的生物教育改革

1.4.2 韩国科学教育改革

1.4.3 澳、英和日等国家的生物教育改革

第2章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概述

2.1 教学模式的定义

2.2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内涵

2.3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人本主义理论

2.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4 多元智能理论

2.3.5 “发现学习”教学理论

2.4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特征

2.4.1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4.2 师生、生生关系

2.4.3 学习实效

第3章 中学生命科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国内“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介绍

3.1.1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3.1.2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3.1.3 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

3.1.4 “循环大课堂”模式

3.1.5 上海青浦模式

3.1.6 “271”模式

3.1.7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模式

3.1.8 “尝试教学法”基本模式

3.1.9 武隆县羊角中学“双主四步”教学模式

3.1.10 永威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

3.2 国内“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共同点

3.3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要素

3.3.1 “先学”——阅读和理解学习目标的时间

3.3.2 “再学”——指导学生自学的时间

3.3.3 “后教”——小组合作,完成部分目标学习的时间

3.3.4 课堂检测的时间

3.4 生命科学学科“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3.4.1 “先学”

3.4.2 “再学”

3.4.3 “后教”

3.4.4 “再讲”

3.4.5 “反馈”

3. 5 生命科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评价

3.5.1 过程性评价

3.5.2 发展性评价

第4章 生命科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策略

4.1 优化教学设计

4.1.1 激发动机,引起兴趣

4.1.2 善于启发,激起疑问

4.2 学习方式多样化

4.2.1 交互式学习方式

4.2.2 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

4.3 教学案例

第5章 “先学后教”模式在中学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对象

5.2 实验实施时间

5.3 做好学情分析

5.3.1 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

5.3.2 学生情况分析

5.4 实验设计和处理方法

5.5 实验结果和分析

5.5.1 高二学生学习测试成绩实验结果和分析

5.5.2 学习兴趣水平测试和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的结果和分析

第6章 问题和建议

6.1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需注意的问题

6.1.1 问题之于教师

6.1.2 问题之于学生

6.1.3 问题之于课堂

6.2 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声明

展开▼

摘要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国家新课改以来,教育界大力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它的实施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则是其中最为基本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在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该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综述法、调查法、实验论证法、和教学实践法等。一方面从理论上对国内外教学模式的现状作了分析,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生命科学教学中进行构建,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学生生命科学成绩前测、后测的比较和各种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中学生命科学教学过程的应用进行实验探讨。
   通过研究得出结论:1.“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生命科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大幅度得到提高;2.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3.教育对照实验分析,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4.学生普遍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验班里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方面明显强于对照班;5.实验班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更愿意与同伴交流、合作,积极参与讨论问题,合作意识明显;6.通过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开始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环保意识”增强。因此,“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一种比常规教学模式更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但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运用“先学后教”模式,不同的课程内容也应有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是值得进一步的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先学后教”模式作了初步的探讨,还有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地方,需要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在实践中积极地试验和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