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集合教学中教师PCK的研究——以上海市Z校高一年级为例
【6h】

集合教学中教师PCK的研究——以上海市Z校高一年级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1.1研究的缘起

1.2研究问题的阐述

1.3研究的意义

1.4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我国高中集合教学的研究

2.2 教师PCK的相关研究

2.3 文献研究小结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框架

3.1 Grossman的PCK“六要素”框架

3.2 沪教版二期课改对高中集合教学的要求

3.3 本文关于教师集合教学PCK概念框架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设计

4.3 研究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1.1集合及其表示法》

5.2《1.2集合之间的关系》

5.3《1.3集合的运算》

5.4《集合复习》与《测验讲评》

5.5 三位教师的集合教学PCK综合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集合教学PCK分析

6.2 三位教师集合教学分析

6.3 三位教师PCK的发展建议

6.4 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继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集合,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概念,又是高等数学的基础,作为高中数学的起始章节,贯穿高中数学学习的始终。集合内容的教学是初中到高中教学的重要转折,蕴含数学学习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在函数、不等式等后继学习有很大影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师生常因没有适应这种转变而在教学中倍感困难,因此,化解教与学的难点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教师因素出发,Shulman教授认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PCK)是最有用的一种知识。由于PCK各成分的复杂性和潜隐性,目前对PCK的定义众多。对此,本文做了梳理,以Grossman建立的PCK“六要素”成分分析为理论背景,整合成适合本文研究的集合教学PCK研究框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及观察、问卷测试等方法,对上海市Y区Z校2017届高一年级的三位数学教师关于集合的日常教学做了为期约三周的跟踪研究。
  对三位教师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科内容知识及对学生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策略知识的前提和依据,同时三种知识之间不断转化和影响,促成了教师集合教学PCK的呈现和发展;虽然有统一教材和课程标准,并经过集体备课,但教师对集合的教学的目的和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各异,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不同的教学策略渗入教学行为;名师在宏观教学过程中具有引领作用,新手教师的集合教学PCK缺失和不恰当情况普遍,即便是教龄为10年的成熟型教师,对一些集合概念的表征都有可能是不确切的,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三名教师都能在教学中积极反思,不断改进和发展自己的PCK水平;新手教师和名师的PCK水平阶段发展较快,而成熟型教师则相对稳定,发展不明显。
  研究也发现,集合教学中关于初中相关教学的内容知识容易被教师忽略,影响到后继学习。对Z校的综合观察发现,当前的课程设置对教师改进教学有一定制约,要使各层面的教师PCK得到良好发展,学校备课组也需要对现有的备课模式做进一步的思考。
  本研究补充了PCK相关课题的研究,完善了国内集合教学中对教师的研究。同时,本研究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为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促进一线课堂教学效果做了一定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