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代公案小说的判词研究
【6h】

明代公案小说的判词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法律文化博大精深。判词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以书面的形式记录我国古代司法活动,并且反映出古代的法律制度、民众的法律意识、社会面貌等多方面内容,也展现出古代法律与礼教、习俗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规律。公案小说中的判词是针对公案小说中的每个具体案件所作,这些判词有的表现为严格依照法律来进行判案,或者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适当改变法律来断案,或者依据社会风俗习惯判案。通过这些判词展现出司法官吏合理地参照法律,运用法与“情”、“理”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公正地裁决案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史料丰富,明代公案小说丰富地呈现出了明代司法文化面貌,公案小说中的判词是司法文化的精髓,它对民间司法认知、官府司法理念和司法的宏观样貌有着鲜活的体现。本文以明代公案小说为依据,从明代公案小说本身、判词视域下的司法运行及所反映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
  本文以明代公案小说的概况为开篇,阐释明代是公案小说的一个创作的巅峰时期,公案小说数量多且分布广。概述古代判词的概念、基本分类和在公案小说中的分布情况,对明代公案小说的判词进行剖析,阐释判词的内容,这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再次,对明代公案小说判词进行比较研究,这是本文的另一个重点讨论点。将公案小说判词与明代传统判词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找出原因;尝试探讨与明代公案小说之间的关系,对适用明代法律或者不适用明代法律的判词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以追求无讼与和谐的司法态度为切入点,从“情、理、法”三个维度来具体分析判词反映的官府如何协调国法与伦理人情,断案过程中对证据和案件事实的重视,揭示明代公案小说判词的特点;最后对明代公案小说判词的断案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简述智判与神断的区别,探索在明代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何会出现神断的判案模式的原因。最后,在总体上总结明代公案小说判词,从宽松的司法环境,充斥腐败与刑讯的司法实践以及效力欠缺的司法监督等多角度深入解析公案小说判词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包括惩恶扬善的追求,清官文化与抨击贪官污吏和法律文化三个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公案小说在明王朝灭亡后逐步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清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公案小说的分化和没落是小说史上的一大悲剧,但是公案小说的判词留给人们耐人寻味的司法文化,也成为法律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