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釉及用该釉制作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产品的方法

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釉及用该釉制作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产品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釉料,其特征在于:该釉料配料重量百分比组成:岭根釉土43~48%,石灰石6~9%,石英6~9%,大窑紫金土14~18%,西源釉土15~22%,萤石1.2~1.6%,该釉料釉色青嫩如翠,具有色泽滋润,玉质感强,适应性广,热稳定性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釉料制作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产品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易于实施,成品率高,瓷质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349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邦强;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74147.7

  • 发明设计人 李邦强;陈华;

    申请日2008-11-04

  • 分类号C04B41/8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23700 浙江省龙泉市剑池西路25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27: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2-2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4B41/86 授权公告日:20120404 终止日期:20151104 申请日:200811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4-04

    授权

    授权

  • 2010-09-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4B41/86 申请日:20081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6-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工艺美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釉及用该釉制作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产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龙泉青瓷传统有“哥窑”、“弟窑”之说,哥窑与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据考证,其烧造年代从唐五代始一直贯穿到清代结束。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最长的一个瓷窑系。2007年,我国“南海一号”海上考古的大量龙泉青瓷面世以及世界著名博物馆收藏的大量龙泉青瓷,都以其碧玉般的釉色,古朴典雅的造型,流畅优美的线条和雅俗共赏的器物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

据《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陶器条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从史料上看,明代宫廷在浙江龙泉烧制过瓷器,但多年来却一直找不到实物证据。因此,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烧制技术不但失传已久,而且还得不到世人承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博物馆于2006年首次对大窑龙泉窑枫洞岩窑址进行考古发掘,本次出土了一批明代初年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的瓷器,其釉色沉中见艳,玉质感强,与南宋时期的艺术风格相比见得更端庄、更大气,与元代的艺术风格相比又显得精制、灵秀。其精美程度也是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特别是有些器形明显不是一般的日用瓷器,许多纹饰与景德镇御窑厂明初的官窑器物也十分相似。如在大窑遗址中发现的五爪龙纹和江西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址出土的五爪龙纹十分相似,明代初期龙泉为宫廷烧造皇室用瓷已被考古证实,《大明会典》中的记载也是可信的。明代官窑的生产方式是“定夺制样”,由宫廷规定瓷器的器形和纹饰,窑场必须按样生产、不得随意更改。经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论证认为,龙泉大窑考古遗址可认定为明代在浙江龙泉设立的官窑,使景德镇明代官窑新添姊妹窑。明代是龙泉窑青瓷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明代后期,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烧制工艺失传,至今已有600多年。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的制作,本发明是提供一种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釉料配方,该釉料釉色青嫩如翠,具有色泽滋润,玉质感强,适应性广,热稳定性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釉料制作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产品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易于实施,成品率高,瓷质好。

本发明所述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釉料,其配料重量百分比组成:岭根釉土43~48%,石灰石6~9%,石英6~9%,大窑紫金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14~18%,西源釉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源底村)15~22%,萤石1.2~1.6%。

釉料化学组成                              含量单位%

  原号  Sio2  Al2o3  Fe2o3  Mgo  Cao  Na2o  K2o  Tio2  灼减  西源釉土  73.88  14.30  1.96  0.20  0.40  3.17  0.30  5.79  大窑紫金土  70.70  17.3  3.50  0.61  0.72  5.63  1.54  石英  97.62  0.20  0.89  0.46  0.50  0.33  石灰石  0.44  0.42  0.25  0.76  55.52  1.64  0.49  0.05  40.43  岭根釉土  75.4  16.15  1.72  0.28  3.86  0.21  2.38

(数据来源: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实验室硅酸盐分析报告单第1页)

本发明所述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的坯泥料,其配料重量百分比组成:大窑紫金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15%,高岭土5%,横坛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木岱村)27%,宝溪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竹乡村)27%,源底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源底村)26%。

坯料化学组成                            含量单位%

  原号  Sio2  Al2o3  Fe2o3  Mgo  Cao  Na2o  K2o  Tio2  灼减  大窑紫金土  72.36  16.80  3.10  0.61  0.62  6.11  0.4  横坛瓷土  74.85  15.79  0.85  0.58  0.15  0.24  5.74  0.04  1.76  高岭土  78.8  15.67  0.22  0.41  0.44  0.11  4.35  宝溪瓷土  74.8  14  0.76  0.35  0.3  0.10  8  0  源底瓷土  73.6  15.8  0.96  0.44  0.28  0.31  4.8  3.81

(数据来源: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实验室硅酸盐分析报告单第2页)

本发明所述制作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产品的方法包括:釉料坯料的制备、成型、装饰、干燥、素烧、施釉、装窑、釉烧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方案是:制备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釉料,其配料重量百分组成:岭根釉土43~48%,石灰石6~9%,石英6~9%,大窑紫金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14~18%,西源釉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源底村)15~22%,萤石1.2~1.6%,对各种原料按配方要求精细炼选后混合均匀,以球石∶釉料∶水约为2∶1∶0.6装入球磨设备经过18小时的球磨成细度为120目,过滤成釉浆即可。

制备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坯土,其配料重量百分组成:大窑紫金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15%,高岭土5%,横坛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木岱村)27%,宝溪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竹乡村)27%,源底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源底村)26%,经过选矿、精选、碾碎、淘洗、沉淀、陈腐(泥浆),80目细度过滤,排水等工序后成坯泥。

将成型好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坯体经干燥后,装窑用慢火素烧6~8小时,窑温升至850℃~880℃后停烧,窑温自然冷却至20℃~40℃,素坯就可出窑,对素坯体清除粉尘补水后施釉,素坯施釉要分内、外两个过程,先把釉浆比重调整到波美计45~52之间,素坯内用荡釉法施釉,素坯内施釉釉层的厚度控制在1.8~2.3毫米之间,施好素坯内釉后,再把素坯进行晾晒或烘干,除去素坯内的水份,干燥后素坯外用浸釉法施釉,素坯外施釉釉层的厚度同样控制在1.8~2.3毫米,素坯施好内外釉后,刮洗干净坯体的底足,装窑釉烧,釉烧要经过干燥、氧化、还原、成瓷、保温等五个阶段,在干燥阶段:小火升温用2~3小时使窑温缓慢升至560℃~600℃,坯体内的水分(结晶水)充分蒸发,坯体固化不易开裂;在氧化阶段:用3~4小时,将窑温从560℃~600℃提升到940℃,使坯体得到充分缓慢的氧化,再用约1小时时间,使窑温940℃升至960℃进行过渡保温;在还原阶段:从960℃开始,进行强还原焰烧成,升温速度控制在1.5℃~2℃/分钟,窑温从960℃升至1240℃,燃气压力加大至0.015~0.04Mpa,进行2.5~3小时的强还原反应,使坯体和釉料中主导着色物氧化铁还原为氧化亚铁;在成瓷阶段:调小燃气压力在0.005~0.02Mpa,减少还原气氛,窑温从1240℃升到1300℃,保持在1个小时内,使坯体高度瓷化,釉面熔融玻化发色定型;在保温阶段:保持窑温在1290℃~1300℃之间约2小时后熄火,窑温自然冷却到20℃~40℃后既可出窑。

本发明的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产品是采用梭式窑烧成,烧成燃料为重油、液化石油气、水煤气。

本发明中未作详细介绍的情况同常规青瓷产品制作方法相同,不再累述。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实施例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釉配料重量百分组成:岭根釉土48%、石灰石8.8%、石英9%、大窑紫金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18%、西源釉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源底村)15%、萤石1.2%,对各种原料按配方要求精细炼选后混合均匀,以球石∶釉料∶水约为2∶1∶0.6装入球磨设备经过18小时的球磨成细度为120目过滤成釉浆即可备用。

实施例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坯土配料重量百分比组成:大窑紫金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15%,高岭土5%,横坛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木岱村)27%,宝溪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竹乡村)27%,源底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源底村)26%。

成型好龙泉明代官窑青瓷梅瓶坯体干燥后装窑,用8小时时间小火素烧,窑温升至880℃停烧,自然冷却至20℃后素坯出窑,对素坯体清除粉尘补水后施釉,素坯施釉要分内、外两个过程,先把釉浆比重调整到波美计50之间,素坯内用荡釉法施釉,素坯内施釉釉层的厚度控制在1.8毫米,施好素坯内釉后,再把素坯进行晾晒或烘干,除去素坯内的水份;干燥后素坯外部用浸釉法施釉,素坯外施釉釉层的厚度控制在2.0毫米;素坯施好内外釉后,刮洗干净坯体的底足,装窑釉烧,釉烧要经过干燥、氧化、还原、成瓷、保温等五个阶段,在干燥阶段:小火升温用3小时使窑温缓慢升至600℃,坯体内的水分(结晶水)充分蒸发,坯体固化不易开裂;在氧化阶段:用4小时,将窑温从600℃提升到940℃,使坯体得到充分缓慢的氧化,坯体内的有机物被充分氧化挥发殆尽,最大限度减少成瓷后的氧化气泡形成,再用约1小时时间,使窑温940℃升至960℃进行氧化过渡保温;在还原阶段:从960℃开始,进行强还原焰烧成,燃气压力加大至0.035Mpa,升温速度控制在1.5℃/分钟,窑温从960℃升至1240℃,通过调节进气阀的风门大小控制进氧量,通过瞭望孔火焰呈色和长度了解窑内气氛状况,进行3小时的强还原反应,使坯体和釉料中主导着色物氧化铁还原为氧化亚铁;在成瓷(弱还原)阶段:调小燃气压力在0.015Mpa,减少还原气氛,窑温从1240℃升到1300℃,保持在1个小时内,使坯体高度瓷化,釉面熔融玻化发色定型;在保温阶段:保持窑温在1290℃约2小时后熄火,窑温自然冷却到20℃后既可出窑。

本烧成在梭式窑中进行,烧成燃料为石油液化气。

实施例2

实施例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釉料其配料重量百分组成:岭根釉土47%、石灰石9%、石英9%、大窑宝溪紫金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15.5%、西源釉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源底村)18%、萤石1.5%;对各种原料按配方要求精细炼选后混合均匀,以球石∶釉料∶水约为2∶1∶0.6装入球磨设备经过18小时的球磨成细度为120目,过滤成釉浆即可。

实施例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坯土配料重量百分组成:大窑紫金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15%,高岭土5%,横坛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木岱村)27%,宝溪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竹乡村)27%,源底瓷土(产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源底村)26%。

成型好龙泉明代官窑青瓷龙盘坯体干燥后装窑,用8小时时间小火素烧,窑温升至860℃停烧,自然冷却至40℃后素坯出窑;对素坯体清除粉尘补水后施釉,素坯施釉要分内、外两个过程,先把釉浆比重调整到波美计52之间,素坯内用荡釉法施釉,素坯内施釉釉层的厚度控制在2.1毫米之间,施好素坯内釉后,再把素坯进行晾晒或烘干,除去素坯内的水份,干燥后素坯外用浸釉法施釉,素坯外施釉釉层的厚度控制在2.3毫米;素坯施好内外釉后,刮洗干净坯体的底足,装窑釉烧;釉烧要经过干燥、氧化、还原、成瓷、保温等五个阶段,在干燥阶段:小火升温用2.5小时使窑温缓慢升至580℃,坯体内的水分(结晶水)充分蒸发,坯体固化不易开裂;在氧化阶段:用4小时,将窑温从580℃提升到940℃,使坯体得到充分缓慢的氧化,坯体内的有机物被充分氧化挥发殆尽,最大限度减少成瓷后的氧化气泡形成,再用约1小时时间,使窑温940℃升至960℃进行氧化过渡保温;在还原阶段:从960℃开始,进行强还原焰烧成,升温速度控制在1.8℃/分钟,窑温从960℃升至1240℃,燃气压力加大至0.030Mpa,通过调节进气阀的风门大小控制进氧量,通过瞭望孔火焰成色和长度了解窑内气氛状况,进行2.5小时的强还原反应,使坯体和釉料中主导着色物氧化铁还原为氧化亚铁;在成瓷(弱还原)阶段:调小燃气压力在0.015Mpa,减少还原气氛,窑温从1240℃升到1300℃,保持在1个小时内,使坯体高度瓷化,釉面熔融玻化发色定型;在保温阶段:保持窑温在1300℃约2小时后熄火,窑温自然冷却到40℃后既可出窑。

本烧成在梭式窑中进行,烧成燃料为石油液化气。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