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劳动监察权立法研究
【6h】

中国劳动监察权立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1章 劳动监察权理论分析

1.1 劳动监察权的概念及功能

1.2 劳动监察权的发展演变

1.3 劳动监察权的功能

1.4 劳动监察权的逻辑起点

第2章 劳动监察权的权力配置

2.1 劳动监察权的来源

2.2 劳动监察权的运行范围

2.3 劳动监察权与劳动监察立法的关系

第3章 我国劳动监察权立法及其运行问题

3.1劳动监察权的立法

3.2 劳动监察权的运行

3.3 规制劳动监察权

3.4 劳动监察权的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4章 国外劳动监察权立法的立法经验

4.1 美国的劳动监察权立法

4.2 挪威的劳动监察权立法

4.3 日本的劳动监察权立法

4.4 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动监察权立法

第5章 完善我国劳动监察权的立法建议

5.1 扩展劳动监察权的内容

5.2 加强劳动监察权的配套立法

5.3 增加劳动监察权的制约性立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劳动监察是一种国家职能,而劳动监察权体现了行政权力对劳资关系的干预,在保护劳动者和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自2004年颁布实施以来,在完善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近年来劳动纠纷频发,职业病备受关注,劳动监察的作用在整个劳动争议解纷体系当中显得略有不足。无论是执法力度还是在社会中的权威度都无法与劳动仲裁及劳动诉讼相提并论。
  劳动监察权的实施效果不佳,很大一部分原因需要归结到立法问题上。长期以来,我国的劳动监察立法体系并不健全,作为劳动监察法律核心部分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层级较低,而有关特殊工作性质的内容涵盖面较小。这对我国劳动监察的立法技术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重新分布,如何协调好各方关系,确保劳动者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护,缓和劳资矛盾与对立,从而构建和谐社会,是需要重点考虑的。立法的优化离不开对劳动监察权的逐本溯源,笔者希望对劳动监察权的理论做系统性分析。全文的主要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劳动监察权的涵义,从法理上来说,劳动监察权实际上来源于人们对人权精神和法治理念的追求,在社会管理中需要通过公权力主体的调控来平衡劳资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近百年来劳动者的地位不断上升,行政权力对其的保护力度也随之加大。
  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劳动监察权的具体内容及运行情况,了解其不足之处,如劳动监察权所指向的对象模糊、劳动监察权高度属地化特征明显,此外,劳动监察权主体内部组织建设滞后,在实际运行中劳动监察权的异化等情况十分严重。
  第三部分:结合列举和比对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劳动监察制度,从而进一步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提出改善意见。时至今日的中国社会,要通过改革劳动监察权立法来体现行政职能,需通过扩大劳动监察权的内容,加强有关执行中的配套立法,以及对劳动监察权进行监督,来实现劳动监察权运行取得切实成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