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研究
【6h】

中国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或地区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标和创新点

第2章 中国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概述

2.1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内涵

2.1.1 劳动监察权的概念

2.1.2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概念

2.1.3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范围

2.2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原则

2.2.1 法治与权力制约

2.2.2 程序正义

2.2.3 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

2.3 中国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现状

2.3.1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立法方面

2.3.2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执法方面

2.3.3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司法方面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存在的问题

3.1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立法方面

3.1.1 劳动监察立法中的执法手段规定不足

3.1.2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受案范围重合

3.2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执法方面

3.2.1 劳动监察执法的预防功能未得到体现

3.2.2 劳动监察执法的权力配置存在问题

3.3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监督方面

3.3.1 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不力

3.3.2 我国工会的外部监督缺失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澳门地区劳动监察权的法律运行

4.1 澳门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背景及可借鉴性分析

4.1.1 社会经济背景

4.1.2 可借鉴性分析

4.2 澳门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立法方面

4.2.1 立法层级高,法律体系完整

4.2.2 立法中的执法手段内容丰富

4.3 澳门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执法方面

4.3.1 执法范围分工明确

4.3.2 执法程序衔接顺畅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完善

5.1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立法方面

5.1.1 在立法中丰富对执法手段的规定

5.1.2 在法律规定上厘清与劳动仲裁的关系

5.2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执法方面

5.2.1 建立劳动监察执法的预警机制

5.2.2 优化劳动监察执法的权力配置

5.3 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监督方面

5.3.1 重构内部监督中的行政管理体制

5.3.2 加强外部监督中的工会监督力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劳动监察权作为国家公权力的代表,承担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底线控制的职责,在劳动法律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当前,劳资矛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的劳动违法行为数量不断增加,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劳动监察权,即劳动监察活动的主体所享有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对用人单位进行一系列监督活动的权力的统称,是劳动监察活动的核心内容。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立法、执法、法律监督的过程,也渐渐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因此,很有必要对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重新的审视。本文围绕我国大陆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出现的问题,结合了澳门地区的运行经验针对我国大陆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的症结所在,一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为保护我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针对我国大陆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立法环节,劳动监察权面对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受案范围重合这一现象,在学界“将劳动监察纳入到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主流观点下,本文从劳动监察权的公法属性、权力的运行角度以及独有的主动性执法的预防功能等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试图在法律规定上厘清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关系,避免劳动监察过多介入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中;针对我国大陆劳动监察权法律运行的执法环节,面对劳动监察立法中的执法手段规定不足的问题,结合澳门地区的相关经验,建议在立法中丰富执法手段,适当赋予劳动监察机构行使行政强制措施的权力,并同时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劳动监察执法的震慑力和惩罚性;本文强调区别于劳动仲裁和司法诉讼依申请而启动的被动性,劳动监察依法具有主动预防执法的权力,但是在实际行使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对此,提出建立劳动监察执法的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劳动监察的预防功能,从根本上避免劳动违法行为以及劳动争议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