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短~”类形容词的双音化及其句法后果
【6h】

“短~”类形容词的双音化及其句法后果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单、双音节词语差异的综合研究

1.2.2 关于单、双音节形容词差异的具体研究

1.2.3 双音化过程的研究

1.2.4 双音化对汉语发展影响的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1.3.2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共时句法差异

2.1 句法组合功能

2.1.1 与程度副词的组合

2.1.2 与动态助词的组合

2.1.3 构成“的”宇结构的能力与重叠能力

2.2 句位占据功能

2.2.1 作谓语的差异

2.2.2 作补语的差异

2.2.3 作定语的差异

2.2.4 作状语的差异

2.2.5 作主语和宾语的差异

2.3 句式准入功能

2.3.1 比字句

2.3.2 否定句

2.3.3 疑问句

2.3.4 评价句

2.4 小结

第三章 共时语义差异

3.1 性质和状态

3.1.1 量的差异——量幅与量点

3.1.2 时间性差异——恒久与临时

3.1.3 概念差异——相对与绝对

3.2 断言和评价

3.2.1 断言义的表现

3.2.2 评价义的表现

3.3 内涵和外延

3.3.1 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3.3.2 外延义与内涵义的表现

3.4 小结

第四章 “短~”的双音化过程及其语法后果

4.1 形容词“短~”的双音化

4.1.1 “短”、“小”、“浅”、“促”、“暂”的句法语义表现

4.1.2 “短小”、“短浅”的双音化过程

4.1.3 “短促”、“短暂”的双音化过程

4.2 “短~”双音化过程中的语义变化

4.2.1 表义明确化

4.2.2 描绘性增强

4.2.3 程度性凸显

4.3 形容词双音化的语义倾向

4.3.1 “短小”、“短浅”的语义倾向考察

4.3.2 “短暂”、“短促”的语义倾向考察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和以该单音节形容词为构词语素的双音节形容词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有存在很大的差异。同素单、双音节形容词有两种构成方式:一是该相同的语素在前,比如:粗—粗糙、粗犷、粗壮;二是该相同语素在后,比如:白—雪白、花白、乳白,本文以相同语素在前的单、双音节形容词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便利,我们以单音节形容词“短”和与之对应的双音节形容词“短小”、“短浅”、“短暂”、“短促”为研究个例。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共时层面主要从句法差异和语义差异两方面进行描写,历时层面着重考察双音节形容词“短小”、“短浅”、“短暂”、“短促”的双音化过程,并试图从历时角度解释共时差异存在的原因。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交代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与本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述评,主要包括单、双音节词语差异的综合研究和单、双音节形容词差异研究及双音化过程方面的研究和双音化对汉语发展影响的研究;并对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有所交代。
  第二章是共时句法差异。从句法组合功能、句位占据功能和句式准入功能三个方面对单音节形容词“短”和双音节形容词“短小”、“短浅”、“短暂”、“短促”做了对比描写。
  第三章是共时语义差异。论述了单音节形容词“短”和双音节形容词“短小”、“短浅”、“短暂”、“短促”在性质和状态,断言和评价,内涵和外延三个方面表现出的语义差异。
  第四章是“短~”的双音化过程考察及造成的语法后果。首先对双音化的语义基础做出说明;再考察双音节形容词“短小、短浅”、“短促、短暂”的双音化过程;最后对双音化引起的语义变化和双音节词内部的语义倾向做出说明。
  第五章是结语,概括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及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