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实践研究——以“间断性”混龄课程为例
【6h】

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实践研究——以“间断性”混龄课程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

2.2 混龄教育的研究现状

2.3 混龄教育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3.1 问题的提出

3.2 研究方法

3.2.1 问卷调查

3.2.2 课程实践

3.2.3 自然观察

第4章 “间断性”混龄课程的理论基础

4.1 社会角色理论

4.1.1 角色的社会赋予

4.1.2 角色的自我建构

4.2 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理论

4.2.1 同伴关系

4.2.2 情绪与认知

4.2.3 幼儿社会性发展

4.2.4 最近发展区

4.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4.3.1 人际交往

4.3.2 社会适应

第5章 “间断性”混龄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实施

5.1.1 课程目标依据

5.1.2 课程目标

5.1.3 “间断性”混龄课程框架

5.1.4 各年龄段“间断性”混龄课程的具体内容

5.2 “间断性”混龄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5.2.1 “交叉式”的分班

5.2.2 “渐融式”的节奏

5.2.3 “多元化”的形式

5.2.4 “全方位”的保障

第6章 “间断性”混龄课程实施原则和教学策略

6.1 “间断性”混龄课程实施的原则

6.2 “间断性”混龄课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6.2.1 同伴互助

6.2.2 及时强化

6.2.3 一日生活中的渗透

6.2.4 家长参与

6.2.5 激发亲情

6.2.6 角色定位

6.2.7 分层递进

6.2.8 激发相同的兴趣

第7章 “间断性”混龄课程实施效果与分析

7.1.2 两所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在亲社会行为和同伴问题上的差异性比较

7.1.3 “间断性”混龄课程的实施对幼儿亲社会行为与同伴问题的发展影响

7.2.1 “间断性”混龄课程对幼儿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

7.2.2 “间断性”混龄课程对幼儿社会适应方面的影响

第8章 思考与展望

8.1 创设更丰富的混龄情境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

8.2 “间断性”混龄课程实施起点的合理选择

8.3 “间断性”混龄课程实施中的困境

8.3.1 “间断性”混龄课程实施中的传染病

8.3.2 “间断性”混龄课程中教师的观念

8.4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上海实施二期课改以来,不少托幼机构开始关注同龄编班教育模式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问题。大量文献与研究表明,混龄教育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托幼机构开始尝试“间断性”混龄用以补充同龄教育,创设混龄情境,积极发挥异龄同伴的资源,倡导大带小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与基础之上,主要采用课程实践法、自然观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法探讨“间断性”混龄课程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上海市A园共15个自然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间断性”混龄课程实践研究,以每周一次的观察记录积累“间断性”混龄课程对幼儿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两方面的影响的相关案例。本研究同时选取了另一所B园15个自然班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情况作为对照,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两所幼儿园母亲评定的SDQ问卷其中A园362份,B园412份评估“间断性”混龄课程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间断性”混龄课程的实施对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影响较大,年长伙伴的存在更容易让小年龄幼儿习得亲社会行为和处理同伴问题。(2)相比同龄情境,混龄情境中的幼儿更容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更愿意自主解决人际问题,问题行为的发生也更少。本研究的研究结论与以往的相关文献相比,更明确了混龄情境的存在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丰富了混龄教育的形式和相关教学策略,同时为托幼机构开展“间断性”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