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生态公民身份的逻辑建构——主体性视域的探究
【6h】

中国生态公民身份的逻辑建构——主体性视域的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综述

1.3 中国生态公民身份的界定与建构逻辑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第2章 中西方建构生态公民身份理论的思想渊源

2.1 西方生态理论的评析:变了性的主体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生成性的主体

第3章 建构中国生态公民身份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3.1 现代化超负荷发展:经济理性与工具理性对主体性的消解

3.2 中国公民生态意识薄弱:生态公民身份主体缺失

3.3 中国生态公民身份建构语境劣势:国内、国际生态主体失衡

第4章 建构中国生态公民身份主体性的思考

4.1 个体主体性:权责统一的生态公民身份

4.2 群体主体性:主体间性权衡的生态公民身份

4.3 类主体性:以人为本的共同体的生态公民身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今,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日益凸显,人类盲目追求经济理性,过度开发自然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导致了自然异化的现实困境;科技理性在人类利益驱动下背离其本身所蕴含的环境价值,张扬科技控制自然、解决一切生态问题的工具价值,人类过分依赖科技理性对环境的作用,产生了科技异化的理性困境。诸多原因的碰撞爆发了全球生态危机,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与身心健康。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同样面对严重的生态问题,还经受发达国家生态不公平待遇,急需我们反思人类行为并以人的视角为根本出发点,挖掘出真正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路径。
  笔者被学术界一新颖的概念所吸引-生态公民身份,试图从人的主体性视阈探究中国生态公民身份的逻辑建构,以凸显人在生态事务中的主体性作用,从根本上维护生态平衡。中国生态公民身份在笔者界定中,是不同于西方生态公民身份理论,将公民视为纯粹生态权益的享受者,强调公民的生态权利;或是一味奢望公民对生态保护自觉的美德,公民对生态只有责任而无权利可言;亦或是对全球生态公民的追求,公民既是生态权益的享有者也是生态义务的承担者,但完全否定国家载体作用的机械主义。中国生态公民身份应该是公民生态权益与生态义责的统一,公民具备自觉的生态意识,积极践行生态保护自觉的行动,发挥公民在生态共同体中的功能与能力效用,有效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因此,中国生态公民身份的逻辑建构,就要考虑公民的生态主体性作用。从公民主体生成机制强化、巩固中国生态公民身份这一线索建构中国生态公民身份。
  中国生态公民身份的建构借鉴西方生态公民身份理论,如何避免机械套用则成为关键。我们要认清中西方语境区别,以批判性的立场对西方生态公民身份理论扬弃,坚定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作为中国生态公民身份建构的理论基础。这一建构过程需关注公民主体在生态问题治理的缺失、受经济理性与技术理性的蒙蔽消解了主体性的作用;政府主体决策的垄断、公民社会不成熟导致群体对公民主体确立的阻碍;国与国之间主体不平等导致生态公民身份不明确,生态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等现实困境。因此,本文从中国生态公民主体生成机制的形成促进身份建构,以公民个体、社会群体、全球人类主体的主体性三个维度为考量,最终实现中国生态公民主体性机制的生成,成为中国生态公民身份建构的核心机制。中国生态公民身份建构是主体性生成的过程,不是受人类非理性行为主宰的主体性消失的过程。
  中国需以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以本国生态公民身份建构推动全球生态公民身份建构,促进国家间的合作的政治意愿,以正义为首要原则,为所有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生态话语权,实现全球生态问题的有效治理。全球生态公民身份是中国生态公民身份建构的最终诉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