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追踪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
【6h】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追踪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

1.1.2 生活满意度的理论

1.1.3 生活满意度的测量

1.1.4 生活满意度的最新研究

1.1.5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1.2 社会支持

1.2.1 社会支持的定义

1.2.2 社会支持的分类

1.2.3 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1.3 心理弹性

1.3.1 心理弹性的界定

1.3.2 心理弹性的测量

1.3.3 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

1.3.4 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1.3.5 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理论意义

2.2.3 现实意义

3.1 研究对象

3.3.2 心理弹性量表(RS-11)

3.3.3 社会支持量表

3.4 数据处理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大学生大学期间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总体情况及差异分析

4.1.2 大学生大学期间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4.1.3 大学生大学期间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4.1.4 大学生大学期间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在BMI指数上的差异分析

4.1.5 大学生大学期间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在经济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4.2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4.3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4.4.1 大一心理弹性在大一的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4.4.2 大一新生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和对大三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分析

4.4.3 大一新生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和对大四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分析

5 讨论

5.1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

5.2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基本状况

5.3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状况

5.4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发展变化特点

5.5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5.5.1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关系

5.5.2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5.5.3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5.5.4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6.1 本研究的创新

6.2 本研究的不足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有关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跟踪了解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大学四年发展趋势,探索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所起的作用。研究希冀为高校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和启发。
  研究选取上海某大学来自6个学院772名大学生在2013年5月、2015年5月和2016年5月进行了3次的追踪问卷调查,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RS-11)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考察了他们在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不同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状况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模型。结果发现:
  1.在社会支持方面,三次 调查均发现大学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3.38-5.16,p<.01),女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男生的社会支持。大一新生的社会支持在不同的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p-2.04,p<.05),其中农村大一新生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城市大一新生的社会支持;到了大三(t=-1.26,p>.05)、大四(t=-1.55,p>.05)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社会支持在BMI(体质指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1-1.37,p>.05)。在经济状况上,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大一(F=3.72,p<.05)、大三(F=6.38,p<.01)存在显著性差异,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大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1.78,p>.05)。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年级差异主要来于大一和大三、大三和大四,而大一和大四没有显著差异。
  2.在心理弹性方面,大一新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1.23,p>.05)。大三(t=2.45,p<.05)、大四(t=2.16,p<.05)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三大四时期女生的心理弹性显著高于男生的心理弹性。大学生心理弹性在不同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86--1.59,p>.05)。大学生心理弹性在BMI(体质指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14-.65,p>.05)。在经济状况上,大一时存在显著性差异(F=3.89,p<.05),其中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在大三(F=.99,p>.05)、大四(F=1.74,p>.05)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年级差异主要是来自大一和大三,大一和大四,而大三和大四没有显著差异。
  3.在生活满意度方面,三次调查均发现大学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71-3.68,p<.01),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的生活满意度。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在不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68--2.95,p<.01),农村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城市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在BMI(体质指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2-1.36,p>.05)。在经济状况上,大一(F=8.95,p<.01)大三(F=3.20,p<.05)存在显著性差异,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到了大四没有显著性差异(F=2.47,p>.05)。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年级差异主要来自于大一和大三,大三和大四,而大一和大四没有显著差异。
  4.大学生三次调查的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r=.12-.59)。
  5.大一的社会支持不仅可以预测大一和大四的生活满意度,还可以通过大一的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分别预测大一、大三和大四的生活满意度。
  结论:大学生大学期间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水平整体较高。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心理弹性是社会支持和之后各个阶段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提升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