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研究
【6h】

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1.3.2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司法公正社会认同的理论分析

2.1 司法公正社会认同的背景分析

2.1.1 司法改革的历程

2.1.2 司法公正社会认同的提出

2.2 司法公正社会认同的概念界定

2.2.1 司法公正的界定

2.2.2 社会认同的界定

第3章 司法公正与社会认同的内在关系

3.1 司法公正与社会认同的冲突

3.1.1 冲突的法学理论分析

3.1.2 冲突的司法实践分析

3.2 司法公正与社会认同的统一

3.2.1 两者追求目的的统一

3.2.2 两者统一的现实需要

第4章 影响司法公正社会认同的原因分析

4.1.1 部分法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4.1.2 司法公开的问题亟需解决

4.1.3 司法独立的缺失

4.1.4 沟通机制的失效

4.2 社会公众法律思维的欠缺

4.2.1 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薄弱

4.2.2 现代法律思维和传统法律思维相冲突

4.3 法律的滞后性

第5章 提高司法公正社会认同的路径分析

5.1 完善司法运行机制

5.1.1 加强法官的职业素养和操守,强化法官职业认同感

5.1.2 发挥司法能动性,全面落实司法公开

5.1.3 深化司法独立

5.1.4 更新司法与社会的沟通机制

5.2 加强法律文化与法律思维的培养和宣传

5.2.1 注重对社会公众法律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5.2.2 营造健康的社会法治环境

5.3 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伴随着人们对法律的重视以及对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司法改革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增长、多重利益交融与分化、社会急剧变迁,各种纠纷大量涌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此情形下,司法作为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解决手段,当以更加合理、更为社会认同的方式尽可能地解决各类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社会对司法的需求,也是推进我国法治进程的一大动力。
  司法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党的十八大作出了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亦确立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至2015年人民法院已颁发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其中更是确立了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力图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近年来,司法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矛盾愈发尖锐起来,社会对司法公正的认同和信任感不断被冲击,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中不得不重视并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对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加以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在冲突中寻求提高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的举措,以期给司法改革、司法工作者进行司法活动提供一些粗浅的建议。
  本文主要从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的理论分析、司法公正与社会认同的内在关系、影响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的原因分析以及提高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的路径分析几个方面分别予以论证,总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分为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从为何选择此选题研究的缘起说起,对我国关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做了大致的阐述,为正文部分的研究打好基础。第二章是关于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的理论分析,从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的背景出发,到司法公正、社会认同的理论界定,力图在理论方面有一个较为正确的把握。第三章主要分析司法公正与社会认同的内在关系,从两者的冲突和统一两大角度着手,进而对两者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冲突予以剖析。第四章是对影响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司法方面(包括司法主体、司法裁判和司法运行)和社会方面(包括社会主体、社会环境和其他三个方面)两大角度,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五章则是关于提高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的路径分析,笔者亦是主要从司法方面和社会方面两大角度分别阐述。在司法方面,要求提高法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优化司法裁判运行和完善司法制度建设。在社会方面,要求强化认知引导机制和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以提高社会对司法公正的认同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