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境内语言元音高化现象研究
【6h】

中国境内语言元音高化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元音高化和高元音的高顶出位是元音变化的重要方式,在汉语方言和民族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前人的研究更多关注元音高化及高顶出位的类型和分布,而结合具体材料对相关的音变过程进行详细考察的比较少。因此当前需要对不同语言系统中的具体音变材料进行详细梳理,在此基础上才能把不同语言或方言中的同类音变联系起来、互相参证,对元音高化及高顶出位的音变动因、过程、机制有更全面的认识。 本文结合汉语方言和民族语中元音高化现象的大量语音材料,比较各方言点之间的元音变化过程,并应用多种研究方法,讨论并总结出其中的元音前高化和后高化的演变规律。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绪论。第一节首先简单介绍了元音高化现象是如何发现的,以及元音高化这个名称的由来,接着讨论了中国境内元音高化现象研究这个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第二节是研究综述。主要围绕了元音高化的描写、类型、发展过程、分布这四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描述、总结以及分析比较。首先对元音链移、元音高化、裂化的概念做具体解释,元音高化一直被认为是元音发展的规律之一,裂化也称复化,是单元音变为复元音的过程。其次介绍了元音高化的类型,广义上是指元音有高化的趋势,包括低元音中化、中元音高化、高元音擦化或舌尖化、复元音单化(单化的元音较高)等。接着讨论了元音高化的过程,涉及到汉语史上两次元音大转移以及链移发生时语音发生变化的规律。一个语言的所有音位组成一个结构系统,系统中任何音位的变化都会对系统产生影响。最后,介绍了元音高化的分布,此现象所涉及的方言点很多,元音高化链移现象不仅见于吴语和湘语,还广泛见于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北部平话,阮凌乡话、徽语、东北部闽语以及闽西客家话中。第三节介绍了元音高化现象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考察法、音变动因考察法和音变内部关系研究法。 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重点,讨论了中国境内语言元音高化现象,分成元音后高化和前高化的现象进行分别论述。 第二章讨论了汉语方言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元音后高化现象,并总结后高化的过程和规律。在汉语方言地区,元音后高化现象比较常见,收集的材料涉及到吴语、官话、江淮方言、湘语、粤语等的元音后高化现象,选取了中原官话区、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的33个方言代表点的语音材料,对江苏三片方言假果遇流摄字主要元音比较,拟测假果遇摄演化过程,并谈论了吴、湘语果、假、蟹摄的元音高化链移现象并进行总结,另外,研究了温州9个方言点的通摄屋韵沃韵字并总结元音后高化的演变情况及规律。在少数民族地区,收集的元音后高化现象包括藏缅语、苗瑶语、侗台语、南岛语、孟高棉语以及阿尔泰语,每段材料可能只反映元音后高化过程中的一小段分支,需要归纳总结出整体演变过程及规律。 第三章讨论了汉语方言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元音前高化现象,并总结出前高化的过程和规律。在汉语方言地区,元音前高化现象不太常见,但粤语和平话方言中的前高化链变在汉语方言中则非常有特色,且发生前高化的韵摄比北方方言要多。粤语和平话方言中发生前高化的韵有:戈三、麻三、祭废齐、支脂之微、宵萧、盐严添、仙元先、阳。这一部分收集的材料涉及到粤语、官话、晋语和湘语中的元音前高化现象,并总结元音前高化的演变情况及规律。在少数民族地区,收集的元音前高化现象同样包括藏缅语、苗瑶语、侗台语、南岛语、孟高棉语以及阿尔泰语,每段材料可能只反映元音后高化过程中的一小段分支,需要归纳总结出元音前高化的整体演变过程及规律。 第四章是结论与展望。从语音类型学的角度讨论了元音高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本文的内容、思路和观点进行了总结。另外,也提出了进一步的工作。本文收集的关于各方言点的元音高化材料不够充分,涉及的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所以有待改进。

著录项

  • 作者

    金雪婷;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汉语言文字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郑伟;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方言;
  • 关键词

    中国境内; 语言; 元音高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