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魏晋时期“畅神”审美思想研究
【6h】

魏晋时期“畅神”审美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汉魏两晋的“神”转向

第一节由儒转玄

一时代背景

二学术转向

第二节由仕转隐

二山水怡情

第三节由形转神

一文学艺术

二人物品评

第二章畅神审美思想层次

一“畅神”释义

二宗炳“畅神”思想

第二节畅神审美形态特征

一畅神说的前提

二畅神说的审美层次

三畅神说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畅神思想在美术艺术中的体现

一书法艺术——行草

二绘画艺术

第三章魏晋畅神概念之比较——山水审美变迁

第一节相类概念

一畅神和“神飞扬”

二畅神和“悦情”

第二节相别概念

一秦汉——比德

二魏晋——畅神

第三节魏晋之后畅神概念演变

一唐代论述

二宋代论述

三元代论述

四明清论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畅神”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思想,也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最早出现于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畅神”说的基本内涵是指人在对自然山水以及山水画进行审美观照时,首先“澄净胸怀”摆脱世俗利益的束缚,然后“应目会心”在观照自然中走向物我合一,最后在畅神的审美境界中思索“道之显现”,体味宇宙之“道”。这种写意畅神的艺术精神逐渐成为中华艺术之内核,无论是艺术创作或艺术鉴赏都以精神自由的“畅神”思想为指归。本文分三部分对“畅神”思想进行系统研究。 第一章介绍“畅神”论得以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汉魏两晋在中国历史上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也给思想文化带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本文首先介绍时代背景影响下的学术转向,外在政治压迫,使知识分子由群体自觉转向个体自觉,突破儒学的礼制禁锢和思想束缚,转而追求老庄思想中的个人理想和逍遥自由精神。文化主流由儒转玄,突破了汉儒的迷信与繁琐,转向玄学的幽远思辨。其次,文人志向由仕转隐,个体精神的自觉,使知识分子由外在仕途的追求转向内在人格的探索、追寻精神世界的愉悦,隐遁山林,在避世中发现山水之美,找到心灵栖息之所,这直接启发了宗炳畅神论的提出。最后,文艺追求由形转神,文学艺术中由对外在形态的写实性描述,转向重视写意性的神似,人物评论也由汉代注重形体,转向魏晋精神鉴人之法。整个汉魏两晋的思想转向,可以归结为在个体精神自觉的基础上,由外在转向精神的大趋势。因而“神”转向可以说是汉魏两晋的精神脉搏。 第二章系统论述了“畅神”的审美形态。首先,明确“畅神”概念,并对《画山水序》文本进行解读,在其产生语境中理解“畅神”。其次,本文分析了要达到“畅神”这种精神境界,所需要的审美心胸,即“澄怀静观”“应目会心”;“畅神”的审美层次表明不仅是山水之美使主体精神愉悦、情感畅快,畅神更是在体道的感受上产生出来的,探寻宇宙本体之“道”才是“畅神”的最高层次。最后,论述“畅神”作为一种审美思想在艺术形式中的影响。以绘画和书法具体艺术形式和文本为例,表明“畅神”不仅是画论,而是作为一种审美思想在具体艺术创作以及艺术作品中的渗透。书法中草书较远于实用而但求直抒一已之胸襟,激发着人们舒畅的精神和飞扬的情思,遂益成为士大夫寄托性情之一种艺术;在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或意境幽远的山水自然中,人的审美精神与追求,以形写神和写意畅神的时代风韵,浑然融化其中;无论是草书艺术还是绘画都体现了对于“神韵”的追求和“畅神”的审美体验。 第三章,以山水审美的观念变迁为对象,对畅神的同类概念“神飞扬”和“悦情”以及对立概念“比德”进行分析,在对比研究中凸显“畅神”思想的特征以及其内涵的外延性。魏晋文人不再关注山水的道德象征意义,只将山水自然作为纯粹的审美对象,宗炳提出“畅神”说,同时期王微《叙画》中提出了类似的概念“神飞扬”以及南朝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的“悦情”说,都是追求山水画所带来精神愉悦的类同概念。这些类同概念的内涵丰富了畅神思想的层次,使其更具活力,使之后的画论都带有畅神思想的底蕴。最后对畅神思想在此后画论中的继承及发展做了简单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脉络。

著录项

  • 作者

    侯媛媛;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文艺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建疆;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审美;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