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环境审美思想研究
【6h】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环境审美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环境美学是一种以环境为中心的美学理论,它以自然为研究重心,以自然美及其审美价值为主要研究对象,改变了以往美学即“艺术哲学”的局限,拓宽了传统美学的研究领域,使环境得以与艺术相抗衡,从而使环境美学获得了与艺术美学平等的地位。在中国的古典文化中不乏与环境美学相关或者相似的理念,尤其对自然美的探索和追求更是环境审美的源头。中国古典园林正是以幽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为文人雅士提供可居、可游的理想空间,才能够成为古代文人的重要审美对象之一,从而顺理成章地进入当今环境美学的研究视野。
   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中,与早期园林相关的词汇是“园”和“苑”。“园”主要是指四周围墙,种植树木、花卉、蔬菜或者饲养动物的地方;“苑”则主要是指畜养动物以备帝王或贵族游玩、打猎的地方。
   秦汉时期是中国造园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这个时期的园林以皇家的山水宫苑为主,宫苑建筑与自然山水环境相结合,范围涵括方圆数百里,其营建的基本原则是“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秦汉帝王对神仙有着执着而热烈的向往,他们在园中夯土建山,将神话中的“蓬莱”仙境置入园林,开启了中国园林以人工堆山的先例。人工“仙境”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帝王对神仙理想境界的追求,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园林艺术的构思,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这种始于秦始皇并经汉武帝发展而成的“一池三岛”形式被纳入了园林的整体布局,成为中国园林中人造景观的滥觞,也成为皇家园林宫苑池山的一种传统模式,是为“秦汉典范”。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走向。玄学作为一种新的思想出现,并一度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玄学家们主张弃礼法而求自然。于是,他们徜徉于山水之间,反观人生,思索生存的价值使得社会主流的宇宙观发生了变化,便产生了以园林来寄托精神追求的需要,而东汉以来自给自足庄园经济的发展,又为这一需要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继续发展,大大小小的政权都营造属于自己的苑囿宫殿,以显示自己受命于天的正统地位,如曹魏邺城的铜雀园、芳林苑,北齐的华林园、游豫园等。在皇家园林之外,私家园林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形成了两类倾向明显的园林形式:一类是崇尚华丽、以争逐豪奢为乐的贵族园林,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惠帝时期洛阳石崇所建的金谷园。金谷园中不仅亭台楼阁非常华丽,而且园林布置也匠艺高明,园内的水景和花木景色非常突出;一类是怡悦情性、追求质朴淡雅的士人园林,如谢安、谢灵运、王道子等经营的园林,都强调山水写意之美。
   在私家园林兴起之时,寺观园林也开始出现。自从佛教在东汉传入我国,佛寺便顺应而生。起初的佛寺只是礼佛的场所,由于静修的需要,常常选址在山水秀丽之处,后来便也供僧众休憩及信徒游赏,逐渐在寺旁开辟了园林。再加之舍宅为寺之风的影响,不少住宅园林被改建为寺庙,为寺观园林的兴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园林形式基本完备。它一方面继承了上古至秦汉的皇家园林精神,另一方面又开启了以士人为审美主体,以自然为审美对象的士人园林发展史。其后,士人园林逐渐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主导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方向。这一突破,改变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趋向,使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特色正式形成。从此,造园者更多地以审美的眼光关注自然,并在园中开展全方位的环境审美活动,以获得精神的愉悦,于是,眼耳鼻舌身等皆成为他们用来审美的工具。
   在造园中,他们充分重视对于周围环境的利用,追求自然的风格,尽可能减少斧凿的痕迹。在营造的自然氛围中,体玄悟道以“尽幽居之美”。
   本文试图梳理早期中国古典环境审美理念和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并着重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发展状况进行剖析,通过对其思想渊源和文化背景的探究,来展开对当时环境审美观念的阐发。文中穿插概述了当代的部分环境审美理念,将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环境审美理念和审美活动相联系或相比较。通过比较,试图能够从古代的园林构建中获得与现代的环境美学相通的审美理念,以便更好地领会当代的美学精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