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泰方言和北部吴语音韵比较研究
【6h】

通泰方言和北部吴语音韵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通泰方言的地理位置与概况

第二节北部吴语的地理位置与概况

第三节通泰方言与北部吴语研究现状

第四节本文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第五节论文材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第二章从共时比较看通泰方言与北部吴语的语音差异

第一节全浊声母清化 不论平仄一律送气

第二节全浊上声归阴平 次浊上声归上声

第三节阳去归阴平

第四节阳入调值高于阴入调值

小结

第三章从历时角度看通泰方言与北部吴语的共同特征——共同保留

第一节古疑母字母[(n)]的共同保留

第二节见开二等字未腭化

第三节尤韵唇音字(轻唇字)归入模韵

第四节入声曷韵字锐钝分韵,分别与黠锫韵、末韵相混

第五节去声分阴阳

第六节入声分阴阳

小结

第四章从历时角度看通泰方言和北部吴语的共同特征——共同演变

第一节共同的自源演变

一微母擦化为[v]

二复韵母单元音化

三入声塞音韵尾[-p][-t][-k]演变成喉塞尾[-?]

四入声合韵盍韵曷韵锐钝分韵且合流

五侯韵帮组字与歌韵相混

第二节共同的他源演变

一见系二等分文白读

二曾梗摄开口一二等唇音字圆唇化

小结

第五章结论

第一节通泰方言个性特征隐含的通泰、客、赣同源说

第二节通泰方言与北部吴语的共性特征透露的吴语底层性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江淮官话与吴语的过渡语言——通泰方言。通泰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苏中部,南通、如东、如皋、泰兴、海安、东台、大丰、兴化、姜堰、泰州地区,语音与普通话相距甚远。北部吴语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南部、上海全市和浙江省北部,因位于吴语方言区的北部,又叫吴语太湖片、太湖吴语,是吴语中最大的一个方言片。从地域分布上来看,通泰方言和北部吴语大致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基本归入北部吴语,长江以北纳入通泰方言。但方言分区不能仅从地理上做出绝对的区分,江淮官话通泰片作为与北部吴语接触最深的官话,其音韵和词汇特征与吴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很难确定两种方言的同言线。且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通泰地区原属吴国,由于北方移民的侵入,致使吴语南移,进而影响了现在通泰地区的语言性质,但究其方言底层仍可发现许多吴语特征。 本文基于通泰方言这种特殊的吴语底层性质,将通泰方言和北部吴语共十二个方言点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从跨方言比较的角度出发,以中古音为参照点,以近代音为演变点,采用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通泰方言和北部吴语的语音类型、语音演变特点及其规律进行描写、比较与分析,寻找两者之间的个性与共性特征,从而总结作为江淮官话与吴语的过渡语言其特殊的音韵特点,理清江淮官话、通泰方言、北部吴语三者的渐变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通泰方言的性质。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通泰方言和北部吴语的地理位置和概况,概括了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第二章从共时描写的角度总结通泰方言的个性特征,将通泰方言六个方言点和北部吴语六个方言点进行比较,寻找通泰方言既不同于北部吴语又不同于江淮官话的个性特征,如中古全浊声母清化,不论平仄一律送气;阳去归阴平;阳入调值高于阴入调值。第三、四章从语音演变的历时角度比较通泰方言和北部吴语各代表点之间共同的语音演变类型,探究它们在语音演变上存在的中古音共同保留,如古疑母字[η]的保留,见开二等字未腭化,入声曷韵字锐钝分韵,去声分阴阳,入声分阴阳等。以及其共同的语音演变,如见系二等分文白读,侯韵帮组字与歌韵相混,入声保留入声调和喉塞尾等,从而反映通泰方言和北部吴语的亲近关系。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从通泰方言的个性特征,探讨其与客赣方言的同源关系,从共性特征探讨其吴语底层性质。

著录项

  • 作者

    周文霞;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汉语言文字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郑伟;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方言;方言学;
  • 关键词

    通泰方言; 北部吴语; 音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