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形式研究
【6h】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形式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论述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形式。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工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体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与效率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力。高校作为高素质和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承担着大量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任务,每年创造出大量的科技成果。高校为这些研究成果的转化成立了许多相关的组织机构,成功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转化模式,但毋庸讳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途径主要有: 国家确立的各种计划、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国家主管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举办的科技成果交易会、洽谈会等, 可谓计划多、机构多、名目多, 但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十分困难。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项至8000项之间,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真正能实现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只占到高校科技成果的10%左右。高校科技成果多,转化率低的现状,反映了当前我国技术与市场脱节、技术与生产脱节的尴尬局面:一边是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因无人问津而被束之高阁,另一边是生产企业因缺乏技术创新,缺乏竞争能力而逐步被市场淘汰。 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是在我国原有科技管理体制中通过行之有效的“组织创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开辟新的渠道。这些新的“组织载体”积极推动了我国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但与国外成熟的转化模式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在实际运作中,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虽有其功能定位,但又有一定的重叠交叉,有时甚至会出现部门分割和相互间的“挚肘”。因此为有效地统筹规划建设这些成果转化平台和组织载体,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成果转化中的“协同效应”,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各种组织机构的功能分工和相互间协作关系,以便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在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些组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结合知识经济理论、孵化器理论、技术转移理论和三重螺旋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与借鉴国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经验,提出了统筹规划各类组织机构的方案。最后对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包括设立专项资助基金,开辟稳定的融资渠道;清理整顿各类转化组织,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重视中试基地建设,消除成果转化的瓶颈障碍;倡导知识经济价值观,激发高校成果转化热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