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髓间质细胞对肺癌骨转移作用的基础研究和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6h】

骨髓间质细胞对肺癌骨转移作用的基础研究和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1

英文摘要1

摘要2

英文摘要2

摘要3

英文摘要3

第一部分:骨间质细胞对不同骨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使用高通量的技术平台研究肺癌细胞与骨基质的粘附作用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第三部分: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荟萃分析和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配对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肺癌骨转移机制研究的新动向

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论文和成果获奖情况、承担课题与会议发言及国际会议摘要

发表论文一

发表论文二

发表论文三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骨间质细胞对不同骨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背景和目的:约20-40%的常见肿瘤患者的骨髓中可检测到播散的肿瘤细胞,但肺癌、乳腺癌等细胞易在骨中“定居”,直至变成临床可见的骨转移,而其他常见肿瘤如胃癌肠癌等,骨转移很少见。因此骨间质环境可能在骨转移中扮演一定作用,我们研究骨间质细胞对不同骨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其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分别利用骨间质细胞培养液(BSC)、骨髓血的上清液(BM)和常规培养液(RM)处理具有不同骨转移潜能的肺癌细胞株H460、A549和SPC-A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率。ELISA的方法比较BSC,BM和RM间文献报道与骨转移相关因子的浓度差别。 结果:BSC和BM能明显增强骨高转移细胞株H460的增殖(BM和BSC,与RM相比,P<0.05),而对骨低转移细胞株A549和SPC-A1影响不大(BM和BSC,与RM相比,P>0.05)。人骨髓血的上清液对很少发生骨转移的舌癌细胞T8113生长无明显影响,对胃癌细胞SGC-7901甚至有增殖抑制作用。双磷酸盐Zometa(20UM)能阻断骨髓血上清液对肺癌细胞H460的促增殖作用,而P13K特异性的抑制剂Wortmannin(200nM)无明显抑制作用。H460细胞经BSC和BM处理24小时后,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继发性坏死细胞的百分比均比RM组明显降低(P<0.01),而细胞周期无明显差别。ELISA的方法发现TGF-b,HGF,IGF-1,IL-6和PDGF在BSC,BM,RM组间无明显差别。 结论:骨间质细胞的分泌液能促进骨高转移细胞株H460的增殖,其机制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实现。尽管ELISA的方法未发现含量特别高的跟肿瘤骨转移相关的分子,但使用更加灵敏和高通量的研究方法,如双向凝胶电泳联合质谱,筛选骨间质细胞分泌液中促进骨转移的因子。值得进一步研究。 第二部分使用高通量的技术平台研究肺癌细胞与骨基质的粘附作用 背景和目的:20%左右的肺癌患者能发生骨转移,其产生的顽固性疼痛,病理性骨折及脊髓压迫产生的瘫痪是临床上的瓶颈问题。肺癌患者中,有的在肿块很小的时期就发生骨转移,而有的则一直不发生骨转移,说明不同类型肿瘤在亲骨、定位生长和与骨基质粘附方面有明显差异,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粘附及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骨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材料和方法:通过粘附实验,发现骨高转移细胞株H460在骨间质细胞培养(HBS)液包被的器皿上的黏附能力远远高于常规培养液,继而我们使用基因芯片高通量的技术平台研究H460细胞与骨间质细胞培养液粘附后是否能调节下游基因的改变。 结果:Microarray证实,细胞株H460在骨间质细胞培养(HBS)液包被的器皿上的黏附2小时和24小时后,integrinb3,ADAMTS1等31个基因的表达持续上调。这些基因功能集中在细胞一细胞外基质黏附和信号转导途径两大类。Real-timePCR证实了基因芯片数据的可靠性。 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骨高转移细胞株H460与骨间质细胞培养液的黏附作用能激活某些下游的信号转导途径和改变黏附相关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易于在骨中生存,进而产生骨转移的原因。 第三部分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荟萃分析和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配对研究 背景和目的:目前关于食管癌的辅助化疗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很少,哪个亚组的患者可以最大程度的获益也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荟萃分析,并结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资料,明确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 方法:荟萃分析使用Comprehensivemetar-analysis软件。配对研究包括1998-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其中90名患者接受辅助化疗,180名患者未接受化疗。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9个标记物分析预后和预测化疗价值。 结果:共有6项研究,1037例患者纳入本荟萃分析,接受辅助化疗与无化疗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亚组患者中,辅助化疗显示了提高生存率的趋势。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研究中,对照组和化疗组的Ⅰ期患者(P=0.59&P=0.59)、Ⅱ期患者(P=0.2778&P=0.2778)及Ⅲ期患者(P=0.695&P=0.8667)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化疗对肿瘤转移至喉返神经和(或)腹腔淋巴结的患者(Ⅳa亚组)最有效。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优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P=0.038,0.01)。Bcl-2表达提示预后不良,其在化疗组中的表达较无化疗组更有预测意义. 结论:辅助化疗能明显提高Ⅳa期(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效果。Bcl-2是分析预后及指导辅助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尽管我们是目前文献报道最大样本的食管癌化疗研究,但结论还需要前瞻性的临床试验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