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细胞粘附缺陷症Ⅰ型和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和临床研究
【6h】

白细胞粘附缺陷症Ⅰ型和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和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中英文缩略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白细胞粘附缺陷Ⅰ型CD18基因及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标本来源

1.1.2 试剂

1.1.3 仪器

1.1.4 白细胞粘附缺陷症Ⅰ型患者临床资料

1.1.5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家系资料

1.2.2 外周血白细胞CD18表达水平

1.2.3 CD18基因检测结果

1.3 讨论

第二部分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TACI基因突变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标本来源

2.1.2 试剂

2.1.3 仪器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TACI各外显子PCR结果

2.2.2 TACI PCR产物的测序结果

2.2.3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

2.3 讨论

第三部分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检测方法

3.1.3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2 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

3.2.3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3.2.4 临床表现

3.2.5 治疗

3.2.6 家族史

3.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综述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基因缺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 发表文章情况

展开▼

摘要

背景:白细胞黏附缺陷症Ⅰ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症,其临床特征为反复严重细菌感染,局部无脓性物产生,伤口愈合差,CD18基因缺陷使白细胞不能黏附和穿过血管内皮细胞是该病发生的因为。早期准确诊断对防止感染恶化及有效治疗十分重要。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之一,以抗体生成缺陷和反复感染为特征,临床表现多样,易延误诊断,病因尚未明确。
   目的:研究白细胞黏附缺陷症Ⅰ型和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的分子发病机制。深入了解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对临床准确早期诊断和进行有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量患者及其父母以及正常对照的外周血白细胞CD18表达水平。用DNA测序法筛查CD18基因的编码区基因突变。将22例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DNA测序法筛查其跨膜激活剂及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分子基因的编码区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临床及免疫学特征。
   结果:白细胞黏附缺陷症Ⅰ型患者白细胞表面CD18表达显著下降,其父母和正常对照白细胞表面CD18表达正常。分子分析发现患者CD18的8号外显子Asp300Val纯合突变,其父母均为Asp300Val杂合携带者,在50例正常对照中未发现该突变。在2例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患者中发现2种TACI基因突变:Cys100Tyr、Ser165Asn,为国际首次报道。22例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患者中,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86.4%)、反复腹泻(31.8%)、肝脾肿大(27.3%)。
   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位于CD18高度保守区域的Asp300Val错义突变,国际国内均无报道,进一步证实了白细胞黏附缺陷症Ⅰ型CD18基因突变的异质性,建立了早期准确诊断白细胞黏附缺陷症的方法,对重型白细胞黏附缺陷症Ⅰ型患儿十分有利。本研究还发现了新的TACI基因突变类型Cys100Tyr、Ser165Asn,TACI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临床医生需特别注意反复感染、反复腹泻等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常见症状。加强临床医生对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的认识十分必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