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潘塞缇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的结果——行走期随访评价
【6h】

潘塞缇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的结果——行走期随访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特发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经Ponseti治疗后行走期疗效评价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第二部分: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经Ponseti治疗后行走期步态分析结果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第三部分:行走期不同方法治疗后复发的马蹄内翻足患者,经Ponseti治疗的疗效评价

1.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结论

4.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交流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两种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比较。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特发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经Ponseti方法治疗后行走期疗效评价
  目的:从形态学方面随访评估马蹄内翻足患者经Ponseti治疗后行走期的疗效。
  方法:对我院2007.1—2009.12治疗的、末次随访时年龄>15月的特发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进行中位数2年的随访,通过Pirani评分评估行走期末次随访的形态学结果,并研究畸形复发情况。
  结果:经过Ponseti治疗的特发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在行走期Pirani中位数为0分(范围0-1.5分),治疗过程中90.9%的患者进行了经皮跟腱切断术。21.2%的患者出现畸形复发,早期以足底外侧缘弧形为主要表现,77.78%的患者经过再次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形态学结果。畸形的复发与初始的Pirani评分无直接关系(P>0.05),但与初始治疗年龄呈正相关(P<0.01,Rs=0.39192)。
  结论:马蹄内翻足患者经ponseti治疗后行走期形态良好。畸形复发以足底外侧缘弧形为主要表现,若在畸形出现早期进行干预,可以完全得到矫正。畸形的复发与初始Pirani评分无直接关系。
  第二部分、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经Ponseti治疗后行走期步态分析结果
  目的:使用步态分析对Ponseti方法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功能性评估。
  方法:回顾7名特发性马蹄内翻足患者(9足),对这些患者进行步态分析检查,记录运动学数据,将正常值±1个标准差作为判断异常与否的标准。
  结果:患足与正常足相比步速、步长明显减小,步频、双支撑相有显著差异(P<0.05),支撑相、摆动相无显著差异(P>0.05)。11.11%(1例)存在踝马蹄,无足下垂,44.44%(4例)出现背屈增加,22.22%(2例)出现跟骨步态。是否行经皮跟腱切断术与背屈增加无明显关系(P>0.05)。受累足与非受累足的踝关节活动度有明显差距(P<0.05)。但与初始治疗的年龄(R2=0.052)、初始踝关节后足pirani评分(R2=0.065)无明显相关。44.44%(4足)有足内收,1足存在行走内八字。66.67%(6足)的患足存在胫骨扭转。
  结论:经Ponseti治疗的行走期特发性马蹄内翻足患者步态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为:胫骨扭转、踝关节背屈增加、足跟步态与足的内收。
  第三部分:行走期不同方法治疗后复发的马蹄内翻足患者经Ponseti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行走期复发的马蹄内翻足畸形通过Ponseti治疗的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我院使用Ponseti方法治疗的复发的马蹄内翻足患者11人,将其分为2组,组1既往使用软组织松解术,组2使用Ponseti方法治疗。对其畸形严重程度、使用石膏次数、治疗后的结果予以对比和评价。
  结果:2组年龄无明显差异,畸形复发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P<0.05)。治疗前后形态学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组1中,手术的次数和复发后畸形的严重程度与再次矫形时所需石膏次数相关,(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4886和0.4318。R2=0.4043),所需石膏次数较组2多。
  结论: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后复发的行走期患者可以通过再次 Ponseti治疗明显改善形态,但是与Ponseti方法治疗后复发的畸形相比,其复发程度重、复发再治疗所需疗程长、治疗效果差。手术的次数和复发后畸形的严重程度同时影响再次矫形时所需石膏次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