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精神恢复研究
【6h】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精神恢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概念谱系

第三节 研究界定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公共危机精神恢复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相关理论观点辨析

第二节 理论框架

第三章 我国危机管理中精神恢复的现状

第一节 责任政府的形象尚待创建

第二节 危机主体参与机制缺乏创新

第三节 危机精神恢复沟通机制缺乏社会互动

第四章国外危机管理中精神恢复的经验借鉴—以美国为例

第一节 《紧急状态法》的出台和危机管理协调机构的建立

第二节 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

第三节内外部的政府问责

第四节 政府“购买 NGO 服务”模式

第五章 建立政府尽责、制度创新、社会互动的危机精神恢复体系

第一节 政府尽责

第二节 制度创新

第三节 社会互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面对当代城市公共危机多发和常发的新态势,作为领导者的政府在实践中迫切需要解答一些新问题,如何运用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危机中恢复正常的法律秩序和社会秩序、如何在开放社会的条件下做好危机相关利益群体的精神恢复工作、如何以精神恢复为契机对政府、政党形象进行修复和重塑、如何以精神恢复为手段展开下一轮更高水平的危机预防,这些都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视角进行理论框架构建的基础上确立了公共危机精神恢复的中心任务:为危机中受到损害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补偿、社会公众心理的修复、政府自身形象的修复、重建与提升、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新一轮危机预防。
  随着公共危机产生原因和作用方式日趋复杂,主客体之间沟通媒介的多样化,政府、社会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都可能参与到危机精神恢复的实践中去。本文选取精神层面这一危机恢复的单向维度,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其他研究机制的基础上,对危机精神恢复各个主体的作用机制、参与机制和各主体之间的沟通机制进行分析,并进行系统建构。
  在内部,一是强化各主体参与和协作治理危机的意识。以服务型政府理念破除政府本位意识,强化公民和民间组织参与危机恢复治理的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鼓励媒体公正介入危机、让公众了解真相并充当民众监督政府以及民众与政府良性互动的渠道。二是提升各主体参与和协作治理危机的能力。通过大力开展危机教育培训和演练,提高媒体传播危机信息的水平,配合民间组织参与危机精神恢复的制度建立和舆论基础。在外部,健全公共危机精神恢复治理主体的法律规范和权责体系,构建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心理基础。通过对精神恢复客体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危机心理干预法律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危机心理干预制度、培养专业危机心理干预队伍和模式。在主客体之间沟通机制构建上,本文提出加强政府对舆论的引导、加强政府信息共开展制度、对信息不公开进行问责、防止政府紧急权力滥用的新观点。
  本文提出中国式“危机精神恢复管理的”的理论框架:中国必须建立一个政府尽责、制度创新、社会互动的危机精神恢复体系。从政府尽责来看,要对危机受害者及时进行物质救济和无形补偿,对危机群体心理进行心理干预,及时调查危机原因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从制度创新来看,一方面要在法律制度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上明确政府作为危机精神恢复主体的权责利,另一方面要确认非政府组织、公民、媒体参与治理的主体地位,创设多元主体制度化参与的法律基础。从社会互动来看,要强化政府与非政府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尤其要加强和媒体的互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