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及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6h】

三种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及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部分 抗凝血酶Leu99位点突变导致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石骨症新致病基因突变的发现及其致病机制的探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患者表型及基因型诊断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罕见性遗传病的分子诊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对导致Ⅱ型遗传性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缺陷症的突变热点ATLeu99进行了突变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探讨AT Leu99突变导致遗传性AT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此外,本研究收集了石骨症(Osteopetrosis)和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X linked adrenal hypoplasia congenita,XL-AHC)等罕见性遗传病家系,并对此开展了临床表现、家系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基因诊断(TCIRG1基因、CLCN7基因和NROB1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对所发现的CLCN7基因剪接位点突变c.1798-1G>T进行了转录研究,以探讨其导致石骨症的分子发病机制。
  AT是人体抗凝系统的主要因子之一,遗传性AT缺陷症是由编码AT蛋白的基因突变所引起,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遗传性危险因素。AT Leu99是导致Ⅱ型AT缺陷症的突变热点,已在多个家系中有报道,本研究构建了多种Leu99突变表达质粒(Leu99Phe、Leu99Val、Leu99Ala、Leu99Ile以及Leu99Ser),在体外探讨Leu99突变导致遗传性AT缺陷症的分子机制。实时荧光RT-PCR显示Leu99突变AT基因和野生型AT(AT WT)基因在转录水平无差异;同位素代谢示踪实验显示,Leu99Phe和Leu99Val突变AT表达受损,分别为AT WT的36.9%和13.8%。采用果蝇S2细胞表达系统对AT WT和Leu99突变AT进行表达和纯化。肝素结合试验显示AT Leu99Val、Leu99Ala、Leu99Ile和Leu99Ser突变AT蛋白与低分子量肝素钠的结合分别为相同浓度AT WT的(44.8±3.6)%、(118.9±14.0)%、(15.2±8.8)%和(23.0±8.2)%。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显示AT Leu99Val、Leu99Ala、Leu99Ile和Leu99Ser突变蛋白与凝血酶的结合分别为相同浓度AT WT的13%、57%、3%和29%; AT Leu99Val、Leu99Ala、Leu99Ile和Leu99Ser突变AT蛋白与FXa的结合分别为相同浓度AT WT的7%、51%、1%和25%。发色底物法显示,AT WT及Leu99Val、Leu99Ala、Leu99Ile、Leu99Ser等突变型AT蛋白活性分别为146.5%、21.4%、120.9%、10.8%和39.0%。圆二色性检测显示Leu99突变导致AT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减少、β-片层增多,可见Leu99位点不同氨基酸侧链可引起AT空间构象的改变,从而使AT与肝素或凝血酶、FXa等底物的结合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AT抗原水平的下降以及AT与肝素和底物的结合受损,均导致了AT蛋白抗凝活性的下降,从而导致遗传性AT缺陷症。
  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破骨细胞异常、骨吸收缺陷及骨硬化为特征,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十分多样。本研究通过TCIRG1基因和CLCN7基因的检测,在石骨症家系先证者中发现了TCIRG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909C>A(p.Tyr303X)和c.2008C>T(p.Arg670X)以及CLCN7基因杂合剪接位点突变:c.1798-1G>T。通过对先证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CLCN7因转录本的分析,发现CLCN7基因c.1798-1G>T突变导致了2种发生比例不同的异常CLCN7剪接,其中发生比例较高的是CLCN7因20号外显子缺失,而发生比例较低的是潜在剪接位点的激活,即CLCN7因20号外显子起始处24 bp缺失。TCIRG1基因和CLCN7基因同时突变的石骨症病例目前未见报道;此外,TCIRG1基因c.909C>A p.Tyr303X突变和CLCN7基因c.1798-1G>T突变目前亦未见报道。通过本研究,该家系先证者确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石骨症。
  XL-AH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肾上腺皮质发育缺陷性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NROB1基因突变是导致XL-AHC的致病原因。本研究中XL-AHC家系先证者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伴/不伴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发育不良,在不同的先证者中共检测到7种不同的NROB1基因突变,即c.871T>G(p.Trp291Gly)、c.376G>A(p.Val126Met)、 c.195_207delinsTG(p.Cys66GlyfsX2)、 c.833T>C(p.Leu278Pro)、c.543delA(p.Gly183ValfsX80)、c.1102delT(p.Cys368AlafsX3)以及c.501delA(p.Gly169AlafsX94),其中c.871T>G、c.195_207delinsTG以及c.1102delT等3种突变目前未见报道。XL-AHC患者临床表型程度和NROB1基因突变之间没有显著关系。NROB1基因检测有助于XL-AHC的确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