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留学生汉语伴随性动作表达结构的习得研究
【6h】

留学生汉语伴随性动作表达结构的习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答辩决议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选题意义

1.2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1.3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伴随性动作表达结构定义与本文研究范围

2.2伴随性动作表达结构本体研究综述

2.3伴随性动作表达结构二语习得研究综述

2.4小结

第三章 伴随性动作表达结构的多角度分析

3.1伴随性动作表达结构语法结构分析

3.2伴随性动作表达结构语义功能分析

3.3伴随性动作表达结构语用功能分析

第四章 习得顺序与数据统计分析

4.1语料来源与整理

4.2使用频次及偏误率

4.3四个伴随性动作表达结构的习得顺序研究

4.4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第五章 偏误分析与原因探讨

5.1偏误类型研究

5.2语法偏误

5.3语义误代偏误

5.4偏误原因探讨

5.5教学建议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汉语伴随性动作表达结构测试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汉语伴随性表达结构“(一)边A(一)边B”、“一面A一面B”、“又A又B”、“连A带B”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法、语义、语用功能,进而考察留学生对此结构的习得情况,尝试排列出习得顺序,分析偏误类型,探讨偏误成因,并为汉语伴随性表达结构的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意义、理论依据和文章结构。接着,从本体和习得两个方面回顾了有关汉语伴随性表达结构研究的文献,发现前人在习得方面研究的不足,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本文对汉语伴随性表达结构的语法、语义、语用功能进行了整理。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外国人汉语习得动态作文语料库、暨南大学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以及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检索到的1402条有效语料进行统计和分析,考察习得情况,并重点对暨南大学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中检索到的868条有效语料进行分阶段的统计和分析。通过统计数据,采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和阶段计分法得出“(一)边A(一)边B”、“一面A一面B”、“又A又B”、“连A带B”的习得顺序为:(一)边A(一)边B>又A又B>连A带B,“一面A一面B”暂不确定,并通过试卷答题情况对该结果进行再次验证。然后,对留学生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类,并从目的语自身的复杂性、母语负迁移以及教材编写的缺陷三个方面探讨偏误成因。最后,尝试对汉语伴随性表达结构的教学和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