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颗粒细胞SF-1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6h】

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颗粒细胞SF-1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绪论

第一部分子 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临床结果的影响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1.3 结果

1.3.1 一般资料

1.3.2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

1.3.3 两组患者实验室结果和妊娠结局的比较

1.3.4 EMs的分期对IVF-ET治疗结果的影响

1.4 讨论

1.4.1 EMs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影响

1.4.2 EMs对IVF治疗实验室结果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1.4.3 EMs分期对IVF治疗结果的影响

第二部 SF-1和LR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2 主要试剂

2.2.3 研究对象和方法

2.2.4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定量RT-PCR检测EMs和对照组卵巢颗粒细胞CYP19和CYP19 PⅡ mRNA的表达水平

2.3.2 定量RT-PCR检测EMs和对照组卵巢颗粒细胞SF-1和LRH-1mRNA的表达水平

2.3.3 卵巢颗粒细胞SF-1、LRH-1 mRNA表达和CYP19 PⅡ mRNA表达的相关性

2.4 讨论

第三部分 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颗粒细胞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2 主要试剂

3.2.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临床结果的影响
  目的:回顾性比较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和对照组(单纯输卵管因素性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临床数据,探讨EMs对于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107例腹腔镜诊断EMs的不孕女性(其中58例为Ⅰ、Ⅱ期EMs,49例为Ⅲ、Ⅳ期EMs)和121例对照组女性纳入研究,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及IVF-ET治疗结局相关指标。
  结果:(1) EMs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数、体重指数、基础FSH值、HCG日E2水平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EMs组FSH使用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的获卵数和受精率相比无差异,但EMs组的优质胚胎率(P<0.01)和可冷冻胚胎数(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在EMs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EMs对于IVF-ET治疗的临床结果具有不良影响。EMs致卵巢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性下降,降低优质胚胎率和可用胚胎数,使得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呈现下降趋势。
  第二部分 SF-1和LR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测定P450芳香化酶编码基因CYP19、CYP19 PⅡ、孤核受体家族成员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1,SF-1)和肝受体类似物-1(liver receptorhomolog-1,LRH-1)在EMs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SF-1和LRH-1在EMs卵巢颗粒细胞P450芳香化酶表达下降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选取16例腹腔镜诊断EMs的不孕女性(其中7例为Ⅰ、Ⅱ期EMs,9例为Ⅲ、Ⅳ期EMs)和28例对照组女性纳入研究。收集IVF-ET治疗中的卵泡液分离纯化颗粒细胞,应用QT RT-PCR技术检测颗粒细胞中CYP19,CYP19 PⅡ以及SF-1、LRH-1 mRNA水平并作比较和相关分析。
  结果:(1) EMs卵巢颗粒细胞中CYP19(P<0.05),CYP19 PⅡ(P<0.001)以及SF-1(P<0.05)、LRH-1(P<0.001)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仅EMs组颗粒细胞中SF-1和LRH-1 mRNA的表达水平与CYP19 PⅡ mRNA呈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EMs卵巢颗粒细胞中SF-1和LRH-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下降可部分解释EMs性不孕卵巢反应下降和卵子质量受损的机制,而SF-1、LRH-1和CYP19 PⅡ在EMs颗粒细胞中的表达下降相关性是探讨EMs颗粒细胞P450芳香化酶活性下降机制的初步研究。
  第三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颗粒细胞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并比较EMs和正常女性卵巢颗粒细胞中SF-1基因启动子区5'CpG位点甲基化水平探讨EMs卵巢颗粒细胞中SF-1表达下降的机制。
  方法:应用亚硫酸盐测序即BSP克隆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检测EMs和正常女性卵巢颗粒细胞SF-1基因启动子区5'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将测得的序列与原始序列比对,统计和比较甲基化位点、数量并分析两组甲基化程度。
  结果:亚硫酸盐测序片段涵盖SF-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的13个CpG位点(从CpG-84到CpG+168),正常对照组颗粒细胞SF-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位点表现为差异甲基化状态,而EMs组SF-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整体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逐个位点的分析显示EMs组CpG+7,+18,+21,+42,+54,+60,+132以及+146位点相较于正常对照组呈现高甲基化水平(P<0.05);而EMs组CpG+77,+121和+141位点的高甲基化水平尤为显著(P<0.001)。
  结论: EMs卵巢颗粒细胞SF-1基因启动子区5'CpG位点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是+77,+121和+141CpG位点,可能是EMs卵巢颗粒细胞SF-1 mRNA表达降低的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