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动儿童受教育权保障和救济的制度分析
【6h】

流动儿童受教育权保障和救济的制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一、 现状与问题

(一) 概况

(二) 流动儿童的定义及现状

(三) 受教育权及其特征

(四) 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出现的问题

1、失学现象普遍

2、超龄化现象严重

3、转学现象常见

4、同类人员聚居

二、 对流动儿童受教育权保障和救济的必要性

(一) 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受教育权的明文规定

(二) 平等优待弱势群体,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三) 增加国民整体素质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 与受教育权有关的其他从权利的要求

三、 受教育权保障和救济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一) 权利至上原则

(二) 权利具体化原则

(三) 不平等予以补偿原则

(四)法律的父爱主义

四、 从“应然”到“实然”——相关法律制度的构想

(一) 实体法新增和修改的设想

1. 新订《教育经费法》和建立“教育券”理论的设想

2. 增加《刑法》和“严重的,依法追究刑责”的启示

3. 废除具有歧视性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及做法

4. 强化实施地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建设

(二) 程序方面——建立健全法律救济途径

1. 申诉、诉讼程序方面的具体化

2. 立法不作为60与行政给付诉讼的初步设想

3. 救济程序提起主体扩张的设想

4. 纳入特殊法庭和现行少年法庭功能调整的设想

展望与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数量庞大,其受教育权的缺损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现状和问题谈起,厘清流动儿童概念和阐述受教育权的本质,从多方面表明了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重要性,以权利至上、权利具体化、不平等补偿和法律父爱主义为原则,以“法律认定”为基本方式,针对现阶段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现状所折射出的各种不足,以及这些不足所反映出的深层法律问题,分别从实体和程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构建的设想,试图把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完成“应然”到“实然”的转变。重点是针对以“教育券”制度为核心的《教育经费法》的新订设想、由立法不作为引起的行政给付诉讼的初构和救济程序提起主体扩张的设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