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丙肝合剂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6h】

丙肝合剂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文献回顾

一.现代医学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

二.祖国医学对慢性丙型肝炎的认识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诊断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

2.2中医辨证标准

2.3纳入标准

2.4排除标准

2.5终止标准

2.6剔除标准:

3.研究方案

3.1研究方法

3.2分组方法

3.3治疗方法

4.观察指标

5.疗效判定

5.1综合疗效判定

5.2抗病毒疗效判定

6.统计方法

7、治疗结果

7.1两组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见表2。

7.2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的比较,见表3。

7.3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见表4。

7.4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改善的比较,见表5。

7.5两组治疗后抗病毒的比较,见表6。

7.6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见表7。

8.讨论

8.1丙肝合剂组方依据及相关药理研究等。

8.2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抗病毒疗效及机理探讨。

8.3丙肝合剂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及总积分以及生化指标(ALT、AST、TBil、ALB)的影响。

8.4丙肝合剂对干扰素、利巴韦林不良反应的影响:

8.5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8.6本临床研究有待改进的地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丙肝合剂联合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气虚毒瘀型的临床疗效,重点观察中西药联合应用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同时观察对干扰素、利巴韦林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通过对符合纳入标准60例中医证属气虚毒瘀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组30例,治疗组:丙肝合剂联合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组各30例。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一次。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HCV-RNA等的变化。 结果: 1.综合疗效:丙肝合剂组显效率66.67%,总有效率90.00%,干扰素组显效率53.33%,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肝合剂组和干扰素组均有较好的综合疗效。 2.临床症状、体征及总积分:治疗后两组比较,丙肝合剂组对乏力、食欲不振的改善尤为突出,与干扰素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胁痛、腹胀、口干口苦、肝脾肿大的改善情况与干扰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面色晦暗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有下降,但丙肝合剂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的疗效更为显著,其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丙肝合剂组与干扰素组均有降低血清ALT、AST、TBIL的疗效,但丙肝合剂组降低ALT、AST的疗效更为突出(P<0.01)。治疗后丙肝合剂组和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L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4.抗病毒疗效:治疗后两组ETVR和SVR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稍高,且下降缓慢,但ET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与48周时生化应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丙肝合剂组作用缓慢,持久,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增强和稳固持续病毒学应答及生化应答。 5.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体重减轻均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如发热、肌肉关节酸痛、血红蛋白下降、头痛、脱发等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丙肝合剂对血细胞下降和体重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结论:丙肝合剂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气虚毒瘀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对临床症状、体征及总积分、血清ALT、AST、TBIL以及持续病毒学应答均优于干扰素联用利巴韦林治疗,且对血细胞下降和体重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