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与舌下络脉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6h】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与舌下络脉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

二、血瘀证的相关研究

三、舌下络脉的相关研究

四、肝纤维化与血瘀证的关系

五、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诊断标准

三、临床试验方法

四、统计学处理

五、观察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一、导师对肝纤维化与舌下络脉的认识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四、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的常见和共同的病理转归,是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它是一个慢性渐进性可逆的过程,及早发现肝纤维化对防止肝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为组织病理学检查,但肝穿刺存在创伤性、风险性、和高成本性,因此,积极寻找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评估肝纤维化,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舌下络脉诊法作为祖国医学的一种特色诊法,它为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具有较好临床诊断价值的新方法。它具有无创、可重复观察等特点,可直接暴露于体表,易于观察,较之肝活检、肝纤维化指标、影像学观察更加简单、易行和安全。本研究系统回顾了历代文献对舌下络脉的有关认识及现代医学对舌诊与慢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并通过临床病例对照观察,发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舌象及舌下络脉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舌质青紫,舌下络脉扭曲、瘀点,其严重程度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呈正相关,舌下络脉诊法对此类疾病的病情诊断及预后极具实用价值。通过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舌象形成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探求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舌下络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使舌脉诊法在肝病辨证施治中更具客观化与科学性。本课题对于舌下络脉这一中医诊断方法的客观化研究,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及影像B超、胃镜与舌下络脉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一种快捷、有效、可重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
  方法:选择符合临床纳入标准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124例,均来自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西安市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部病人,所选病例按病因、病情分为慢性肝炎组34例、各型肝硬化组90例(其中酒精性肝硬化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3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22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12例)。所有病例均由专人进行舌下络脉观察并使用数码相机在统一条件下拍摄保存,同时行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B超、胃镜等检查。
  结果:(1)各型肝硬化组舌下络脉积分与慢性肝炎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乙肝肝硬化组P<0.05;余三组肝硬化组P均<0.01。(2)各型肝硬化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舌下络脉积分与慢性肝炎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5。(3)慢性肝病存在门脉高压症状者的舌下络脉积分与非门脉高压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乙肝肝硬化组P<0.05,其余各组肝硬化组P均<0.01。(4)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其舌下络脉积分与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慢性肝炎组以淡红舌为主,占53.0%,显著高于各组肝硬化组(P<0.05);各组肝硬化组青紫舌各占47.4%、54.5%、66.7%、66.7%,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P均<0.05)。
  结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舌象表现为舌质青紫,舌下络脉迂曲、瘀点,其严重程度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呈正相关。肝功能损害越严重、肝纤维化程度越高、门脉压越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越明显,舌下络脉迂曲越明显、颜色越深。舌下络脉诊法对此类疾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定具有实用价值。在判断不同慢性肝病及病情动态监测过程中,结合舌下络脉的观察,能较好地做出病情的诊断与评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