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
【6h】

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第一部分研究概述与问题提出

1引言

2唇读的历史回眸

3唇读大脑机制的研究

4唇读的信息加工机制

5唇读辅助系统

6总结

7研究问题的形成及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研究一、实验条件控制部分实验研究

研究二、听觉损失对唇读语音识别影响部分实验

研究三、听觉辅助对唇读语音识别影响部分实验

研究四、听觉语言交流环境对唇读语音识别影响实验部分

第三部分综合讨论

第四部分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听觉是人的主要感觉通道,听觉障碍学生因听力损失,更多以眼代耳,通过唇读和使用手语来进行语言交流。唇读作为一项复杂的视觉语言认知活动,其主要涉及到视觉认知、动觉认知与语言认知,尽管国外对此研究非常深入,但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在综述有关唇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列实验,分析了听觉损伤、听觉辅助、听觉语言交流环境对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技能发展的影响。 论文的第一部分回顾了唇读训练在我国口语教学中地位与作用之演变历程,主要分析了唇读的两种不同大脑机制:特定区域整合模型和信息传输接替模型,阐述了唇读信息加工机制的代表性观点与争论之焦点,探讨了应用唇读辅助技术的进程,最后提出了本研究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采用系列实验逐步考察听觉语言经验对听障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影响。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实验研究,包括4组10个实验,第1组的3个预实验主要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为后3组实验选取实验素材与施测方式做好铺垫;第2组的3个实验主要考察了听觉损伤对唇读语音识别的影响;第3组的2个实验主要考察了助听器在听障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过程中的作用;第4组的2个实验主要考察了听觉语言环境对听障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实验1发现,测试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唇读语音识别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即单字条件优于词语条件;实验2发现,被试与主试的熟悉程度显著影响了唇读语音识别的效果,即存在熟悉效应;而实验3发现,测试的条件对唇读语音识别的效果无显著影响,即人测与机测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2)听觉损伤并不必然造就优秀的唇读专家。实验4发现;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的唇读能力相当;实验5发现,听力损失发生的时间对唇读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实验6发现,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并不意味着唇读能力越高。(3)听觉辅助显著提高了唇读语音识别的效果。实验7发现,配戴助听器的听障学生唇读技能显著高于未配戴助听器的听障学生;实验8发现,视听条件的唇读效果显著高于视觉条件,视觉条件的唇读效果显著高于听觉条件。(4)听觉语言交流环境有利于听觉障碍学生唇读语音认知技能的提高。实验9发现,聋校口语教学对学生唇读技能的发展作用尤为明显;而实验10发现,家庭听觉语言环境的作用并不显著。(5)所有10个实验都发现,音素可见性在唇读语音识别过程中的作用显著。 论文第三部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综合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如下建议:(1)利用音素可见性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唇读训练,既然唇读训练的难点在于声母,可以考虑构建声母识别的辅助系统(包括手指语辅助与触觉辅助等)。(2)通过镜前练习加强唇读的视觉反馈。(3)通过佩戴助听器来增强听觉反馈。(4)语言康复训练要听能训练与唇读训练并重。(5)聋校在采用综合语言教育时要重视口语教学。(6)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口语交流环境,促进语音意识的发展,从而提高唇读技能。 论文第四部分归纳了五条重要性的结论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前景。结论主要包括:(1)音素可见性在听障学生唇读语音识别过程中作用明显;(2)听力损失并不是唇读语音技能发展的充要条件;(3)听觉辅助有助于提高唇读语音技能;(4)视觉是听障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途径;(5)听觉语言交流环境有助于提高唇读语音技能。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包括:唇读的个案研究、唇读的认知神经研究、唇读语句与语篇的认知研究、植入人工耳蜗听障学生与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唇读能力的研究、唇读语音认知表征方式的研究、唇读语音认知技能影响因素的研究、正常儿童视听语言认知研究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