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塞与东方——论黑塞文学创作中的东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因素
【6h】

黑塞与东方——论黑塞文学创作中的东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导论

第一章黑塞接受东方文化的起因和条件

第二章黑塞与东方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黑塞与道家

第二节黑塞与儒家

第三节黑塞读“易”

第四节黑塞与印度宗教及禅宗

第五节黑塞论中国文学

第三章东方文化因素在黑塞作品中的生成与转型

第一节审美视野中的文化移植

第二节早期双重人格借喻:《克林格索尔最后的夏天》

第三节始于印度袈裟终于中国“道”:《席特哈尔塔》中的河水

第四节象征性隐喻:“东方之旅”

第五节《周幽王》的改编

第四章《玻璃球游戏》: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文献

附录“黑塞与中国”研究部分参考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我对中国智慧的钟爱你是早就知道的。……古老的诗经、易经、以及由孔夫子、老子、庄子所著并介绍他们的文字,它们如荷马、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一样给予我同样的教育,它们帮助我成为善良、明智、完美的人并形成相应的人生观。——黑塞:《约瑟夫·克乃西特致卡洛·费罗蒙悌信》,1961年《新苏黎士报》这篇博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与东方文化尤其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讨论黑塞文学创作中东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生成与转型。论文主体共分四章,包括三大方面内容:黑塞接受东方文化的起因和条件、黑塞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具体关系、黑塞文学作品中的东方文化因素。前两方面是“黑塞与东方”论题的前提和基础,后一方面有关黑塞文学创作中东方文化的体现是论题最具说服力的本体;它们互相依存,互为阐发。 文化虽然千差万别,各种宗教文化也自成体系,但黑塞认为,各文化在追求最终解脱和最高精神境界上却是彼此相通而同一的,这是黑塞对世界文化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他接受东方文化的哲学基础;二十世纪是东西方文化开始出现大融合的时代,不但有东方的“西学”浪潮,在西方同样也出现了东方热或汉学热,黑塞现象就是这种时代语境下的一个典型个案;黑塞既充分吸收了来自亚洲的古代思想精华,又紧紧立足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的欧洲传统,他的这一文化立场是与他的德意志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另外,黑塞独特而不平的生活经历也与他对东方信仰的精神历程产生内在联系。这些是论文第一章所主要探讨的内容。 论文第二章具体展示黑塞与东方文化的关系。对黑塞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思想先后有道家、儒家、《易经》和中国禅宗,还有中国文学也曾引起他的广泛兴趣。黑塞在接受东方文化时,先是受印度宗教与哲学影响,后来全面转向中国古典文化。道家是最先占据黑塞灵魂的中国哲学,其宇宙观和方法论成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随着黑塞对个人纳入社会的日益重视,他对儒家逐渐重视起来,孔子儒家也就成为他的“正统”学说;另外,中国的《易经》神秘文化、中国禅宗和中国古典文学也是黑塞钻研和“为我所用”的对象。黑塞接受这些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既重视东方文化的借鉴作用,同时又是批判地、有针对性地吸收这些异域传统精神资源,本章从上述五个方面给予了比较详尽的论证。 第三章和第四章都是从文学本体探讨东方文化因素在黑塞作品中的生成与表现形式,探讨文学审美与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黑塞作为一个以东方文化为特色的作家,其标志在于他将东方或中国文化成功地融进到了他所受的德意志文学传统之中。《克林格梭尔最后的夏天》是黑塞艺术家题材小说中很具个性特点的一篇,也是他对中国文化的早期接触与尝试;《席特哈尔塔》是黑塞影响最大的东方题材代表作,也是体现“道”之精神的最佳范例;《东方之旅》是记录黑塞与东方关系的“精神之旅”,论文对这些作品容纳东方文化的审美载体做了一一分析。 第四章,对集中国文化之大成的《玻璃球游戏》,则不惜笔墨,从主题、典型人物形象、主人公性格发展和独特的《易经》文化等四个方面寻找它与中国文化发生关联的各种途径,并将它们独立成章,以彰显小说在“黑塞与中国文化,,论题上举足轻重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