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
【6h】

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节无指现象研究综述

1.1无指界定问题综述

1.2无指语言表现综述

1.2.1无指的句法位置分布

1.2.2可被用作无指的名词格式

1.2.3无指的鉴别格式

1.3无指现象研究总结

第二节无指的界定

2.1前人观点回顾

2.2前人观点质疑

2.3指称理论再思考及无指的界定

2.3.1与指称相关的三组概念辨析

2.3.2指称——述谓用法的常态现象和变异现象

2.3.3无指的界定

第三节无指现象的语义特征分析

3.1内涵意义和外延对象

3.2内涵特征和外延特征

3.3名词的语义表现与无指问题

第四节不指的语言表现

4.1不指名词性成分出现的句法位置

4.1.1定语位置上的不指

4.1.2谓语位置上的不指

4.1.3状语位置、补语位置及其他句型中的不指

4.2名词性成分成为不指的方式

4.2.1凸显部分内涵特征

4.2.2凸显部分外延特征

4.2.3多重作用构成名词不指义

4.3余论

第五节空指的语言表现

5.1表语位置上的空指

5.2复合性动宾结构宾语位置上的空指

5.3准领属关系中心语位置上的空指

5.4言说义动词后的空指名称名词

第六节无指的语言表现

6.1不同名词格式用作无指的倾向性

6.2无指出现的句法位置排序

6.3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进行了研究。文章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问题,其主要内容如下: 1.从“存在物——存在方式、体词——谓词、指称——述谓’’这三对概念出发,分析了语言形式、认知结果及语言用法三者之间——对应的常态语言现象以及这三者之间不对应的变异语言现象。 2.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探讨名词的内涵意义和外延对象、内涵特征和外延特征并指出名词的语义表现与其成为无指成分有密切联系。 3.探讨不指的语言表现。如果名词性成分表现的是中心语的存在方式并实现了对其的述谓,我们称它为不指成分。 4.探讨空指的语言表现。如果名词性成分仅表现其内涵意义,辅助其他语言成分实现了述谓,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空指成分。空指成分通常出现在表语、复合性动宾结构的宾语、准领属关系的中心语及言说义动词后的宾语位置上,名称名词也可以作为空指成分充当句子的主语。 5.总结无指成分的语言表现。划分出六大类的名词格式,探讨它们各自用作有指、无指的倾向性。为无指出现的句法位置排定优先次序:不指出现的句法位置的选择次序为: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空指出现的句法位置的选择次序为:表语>中心语>宾语>主语。

著录项

  • 作者

    仓晓敏;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学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默凡;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词类 ;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汉语名词; 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