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公立高校教师工薪收入及生活状况考察(1930年代—1950年代)
【6h】

上海公立高校教师工薪收入及生活状况考察(1930年代—1950年代)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导言

(一)选题的界定:

(二)文中涉及概念的界定:

(三)论文的研究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五)文献资料情况:

第一章 抗战前后高校教师经济生活发生的变化

第一节抗战前:高校教师生活的黄金年代

第二节抗战中:高校教师生活的滑铁卢

第二章抗战胜利后高校教师的生活困境(1946-1949年)

第一节胜利之初的期待与危机

第二节内战带来的生活遭遇

第三节解放前夕的痛苦生活

第三章 解放初期中共政权下高校教师的工资与生活(1949-1956年)

第一节做好准备,初步调整高校教师工资

第二节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完成工资改革

第三节高校教师日常生活的改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1930年代到195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其间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次大的战事,最终导致政权的更迭,共产党代替国民党接管了大陆政权。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复杂的斗争,其中各社会阶层对新旧政权的态度也因各种各样的因素发生着变化。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通常处于社会中上阶层的上海公立高校的多数教师,像全国其他社会底层民众一样,举双手欢迎了公开宣称自己是为穷人撑腰的共产党政权。这种情况,颇不寻常。 上海公立高校教师在国共政权更迭过程中的这种政治心态,可以从各个方面寻找原因。但是,他们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生活状况的严重恶化,显然是造成他们对国民党在政治上完全绝望的关键一环。历史地考查他们在1930—1940年代工薪收入及生活状况的变化,比较1950年代前半期他们在共产党政权统治下的工资收入及生活状况,对于理解这一部分知识分子政治心态的历史变动,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抗战前夕,上海的经济环境良好,物价稳定,公立高校教师享受着很高的薪金待遇及社会地位,大学教授、副教授的生活更是相当优越,他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国民政府的拥护程度。抗日战争的爆发,给上海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高校教师又是其中前后落差很大的一个群体。据张公权的研究显示,到1940年,公务员、教师以及士兵等的实际收入的2/3已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到1943年,教师的实际工资尚不足战前的1/5。<'1>但是,战争时期,民族抵抗的决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生活苦难所带来的心理冲击。 1945年抗战胜利后,高校教师期待着和平、稳定及其生活的改善。然而在短暂的和平之后,内战的爆发以及国民政府在战争状态下所采取的种种掠夺性的经济货币政策,把高校教师再度抛入到水深火热之中。一向享有重要社会地位的大学教师们,终于在忍无可忍之下,开始向政府当局集体呼吁,要求改善待遇。其心理的天平日渐倾斜,最终不得不转而寄希望于共产党的新政权。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中共接管城市政权。在稳定物价、接管高校等准备工作顺利开展以后,中共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了工资制度的改革,高校教师的工资不断提高,福利待遇逐渐增多,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改善。虽然这种提高并未恢复到抗战前水平,但是对长年饱经战乱之苦,深受通胀之害的上海公立高校的教师们来说,这些可以在一日三餐和衣食住行中切身感受到的变化,在精神和心灵上给了他们极大的慰藉,促使他们对新政权充满了好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