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符号、景观与空间结构——基于陕西方志舆图(明至民国)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
【6h】

符号、景观与空间结构——基于陕西方志舆图(明至民国)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绪论

第一章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方志舆图中符号与历史景观的独特性分析

第三章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差异分析

第四章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逻辑实证分析

第五章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客观性与复原研究

第六章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主观性与历史人文空间研究

第七章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变迁研究

第八章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空间结构研究

第九章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方志舆图是我国独具特色、数量众多的传统文献——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古代与近代地图的一个类型,古代与近代的方志舆图在记录与再现某一地域的地理信息上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本文旨在利用方志舆图这一类特殊的文献形式,为历史地理学研究探索一条新的途径,丰富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本文分为共分九章,从三个角度对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第一章探讨了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讨论了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对象,即历史景观,定义了历史景观这一基本概念;分析了历史景观的特征及类型;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任务与内容,分析了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行而对本文所研究的直接对象陕西方志舆图及符号的一般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第二章至第八章通过案例研究对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基本问题等三个方面的七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第二章对瀵、八旗马厂和沙苑这三个方志舆图中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历史景观的特殊性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中以方志舆图中符号与历史景观的特殊性分析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使用特点与要求进行了讨论。 第三章对方志舆图中杨填堰与山阳县地域与城市景观的差异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多个层面的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景观差异分析方法的使用特点。 第四章对乾隆《怀远县志》中所表现出的怀远县城市规模等级与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又对康熙《潼关卫志》的舆图所表现出潼关聚落景观的层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中逻辑实证分析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第五章通过对历史时期山河堰、龙洞渠与洽水渠的复原,分析了方志舆图中山河堰、龙洞渠与洽水渠的客观性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客观性与复原研究问题。 第六章通过对历史时期五门堰、廉水诸堰与西乡五渠的复原,分析了方志舆图中的五门堰、廉水诸堰与西乡五渠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及其原因,在基础上,对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的主观性及历史人文空间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第七章对方志舆图中韩城森林景观与石川水渠的变迁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复原了历史时期城森林景观与石川水渠的变迁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利用方志舆图研究历史地理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即历史景观变迁问题的研究进行了专题分析。 第八章对方志舆图中韩城县境景观格局与雍正时期水利景观的格局进行了分析,对历史时期韩城县境景观格局与雍正时期水利景观的格局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利用方志舆图研究历史地理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即历史景观的空间结构问题的研究进行专题讨论。 第九章是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对于利用方志舆图进行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实践与理论从利用方志舆图的进行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与效果及在历史地理学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结论:基础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依据特殊的文献资料,运用独特性分析、景观差异分析与逻辑实证分析等方法提出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的历史景观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通过对客观历史景观复原,分析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空间结构与变迁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探讨历史人文空间的结构;为历史地理学探寻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