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象似语序与突显语序互动研究——以汉英语为例
【6h】

象似语序与突显语序互动研究——以汉英语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语言组构次序、人类认知顺序与现实世界秩序的关系在语言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哲学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言文字的“象似性”问题,涉及到现实世界经过人类的认知在语言结构上的投射,一直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语言学家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中国古人造字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想反映了汉字来源的理据性。西方对语言文字“象似性”的探讨发轫于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然而,“象似性”这一概念却是晚至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皮尔斯(Pierce)提出的。语言文字“象似性”前此的研究,主要关注语言中句子这一层面,并将句法的象似性分为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两种。在关系象似研究中,国内外的语言研究者主要研究了句法,总结出诸多象似原则:顺序象似原则、距离象似原则、数量象似原则、话题象似原则等。
   从本研究所收集的国内外资料来看,语言文字“象似性”此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根据对汉英句法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对于语言系统中词语和语篇这两个语言层面中象似性的研究,鲜有涉及。更为重要的是,此前的研究只关注语言文字的组构顺序能够象似要表达的语义内容的一面,没有注意或忽视了语言文字的组构顺序不能象似要表达的语义内容的另一面。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提出“突显语序”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象似语序与突显语序互动的观点,探索象似语序与突显语序的竞争机制。换句话说,对语言文字“象似性”的研究,此前的研究成果只注意到了语言文字系统中象似语序的存在,而没有给予突显语序应有的重视,故没能探究诸多语序表达式形成的深层动因。
   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顺序象似原则为依据,把语序分为象似语序和突显语序两种。以汉英两种语言为语料,采用定性、溯因法、静态与动态兼顾、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是:诸多语序表达式的形成,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再到语篇,都是象似语序与突显语序不断矛盾、相互竞争的结果。在象似语序与突显语序的互动过程中,象似语序具有基础地位和天然优势。象似语序与突显语序相互竞争会出现三种不同结果:第一种结果是象似语序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形成象似语序表达式;第二种结果是象似语序与突显语序竞争中失去了优势,突显语序取得胜利,形成突显语序表达式;第三种结果是象似语序与突显语序相互妥协、彼此承认对方在语言文字系统中的合理地位,形成自由语序表达式。象似语序与突显语序互动过程中,汉语中的象似语序比英语中的象似语序占优势,英语中的突显语序比汉语中的突显语序显示出更强的竞争力。尽管如此,就汉英两种语言而言,从象似语序到突显语序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处于二者之间的是自由语序。本研究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交待本研究选题由来、论题界定、研究方法等;第二、三、四章构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章从空间、时间和心理三个方面先考察了词语的象似性及理据,然后从语言文字特点、民族利益、文化因素和哲学传统等方面考察了词语的突显性并进行解释,探究象似词序与突显词序的互动机制;第三章选取空间、时间和因果、条件、目的等逻辑句子进行考察,寻求理据,针对这类句子中的突显情况,分别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角度进行解释,并就象似句序与突显句序的互动机制进行探讨;第四章研究空间、时间和因果象似语篇并进行解释,针对语篇中的突显性,考察了视觉突显语篇和心理突显语篇,从篇内和篇外两个角度寻找理据,然后探讨语篇层面象似语序与突显语序的互动情况;第五章是结论,总结本研究的论点,指出创新之处及后续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对深入研究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原理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对语序构成情况的探索,在语言翻译和语言教学中如何处理语序也富有实践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