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赋役制度与田家诗
【6h】

唐代赋役制度与田家诗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以唐代田家诗为研究对象,以赋役制度为切入点,主要关注作品中反映的相关制度内容及诗人的制度感受,进而形成各时期不同的创作风貌。全文共六章,在第一章确定田家诗内涵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分阶段对唐代田家诗及其制度反映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考察唐代赋役制度沿革在田家诗创作中所留下的变化轨迹。
   第二、三、四章主要是分三段考察田家诗创作的流变过程,分别是以田家“安”、田家“苦”、田家“劫”作为探讨主题。
   第二章主要探讨初盛唐田家诗中制度映像的共同特点--田家“安”。该时期田家诗创作主旨含蓄、杂糅,很多诗人在以隐逸、游览等生活内容为吟咏对象时,一并抒发其有关田家的见闻、感受。多数作品是在间接反映制度背景,所以主要从诗中田家的劳动生产、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去体悟租庸调制对均田时代农民阶层的种种影响。
   第三章着眼于两税法推行前期的中唐田家诗。考察田家“苦”这一中唐诗歌创作的主要倾向,兼及田家“乐”的诗歌表现和制度根源。此时田家诗逐渐发展成熟,有了明确的创作主旨,与文人田园诗的界限更为明晰,“悯农”诗大量出现,为田家诗创作第一个高峰。田家诗中对制度本身的合理性、税役负担、征税方式等方面均有涉及,诗人的立场也愈加鲜明,不再如初盛唐那样含蓄。诗人在表现田家生产、生活时,以“苦”为主,传达出中唐诗人特有的制度感受和评价。诗歌的艺术表现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以晚唐田家“劫”为主要论题。此时赋税制度虽仍以两税法为主体,但藩镇战乱、吏治腐败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变为一种随意性大、体系混乱的赋役制度。田家诗对税役内容的抨击比中唐更为强烈。在田家与官家的赋役矛盾关系中,诗人多选择与朝廷相对的立场。涉及田家生产、生活时多数作品比中唐的“田家苦”更进一步。在国衰税重的时代背景下,晚唐田家诗并非一味表现“苦难”,两税制度催生的乡村富户开始在田家诗中得到更多关注。田家诗的艺术面貌出现“两极”局面:“苦”“乐”并存。
   第五章为横向专题研究,作为此前三章的补充,对制度执行中的特例及诗歌表现予以阐释说明,如灾荒、战乱、枉法乱征等。
   第六章论述田家诗中制度映像的失真与信实,将可能导致诗中制度内容脱离现实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并对如何评价田家诗与赋役制度之间的关系提出笔者的看法。
   最后的结语是对此前各章的总结与归纳,再次明确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观点。

著录项

  • 作者

    孟祥光;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朱玉麒;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唐代; 田家诗; 农民; 赋役制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