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后期到五代(755—978)江淮地区的商业和商人研究
【6h】

唐后期到五代(755—978)江淮地区的商业和商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序论

一交通网络

1水路和陆路

2旅店

3交通网络的运行

二、城市

1,历史上的江淮城市

2,规模和人口

3,城市的繁荣

4,城市的衰落

三、商业的发展

1,民间商业的繁荣

2,市场的变化

3,盐茶贸易

4,威胁商业发展的因素

5,江淮的商税

6,灾害和物价研究

7,货币

四、淮南和江南

1'“辇东南以供西北”--东南财赋地的形成

2,对将来的影响

五、商人研究

1,大商人

2,普通的中层商人

3,小商贩

4,唐人眼中的商人形象

5,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6,商人财富的流向

7,几个案例

主要参考书目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在史料方面,大量运用唐人诗文及笔记小说的记载,对于交通运输、城市和市场的盛衰变化、民间商业和商人等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和探讨。在材料的引用上做了很多的考据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城市发展,以往多重视江淮城市的繁荣。本文则分析了由于灾荒、瘟疫和战争引发的城市的衰落。以扬州为例,连年战乱和漕路中断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提出其背后是整个淮南的衰落,江淮在上升发展中内部力量发生对比变化。 2.分析了草市等新兴市场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对于草市、亥市、早市、夜市之间的差异也做了比较。提出亥市之设立比起草市来,地点要荒僻一些。早市的规模和商品都有限制,而大城市中夜市的繁华不止表现出市场的变化,也反映了江淮城市的生活方式。 3.对于唐后期的物价波动有较全面的探讨,分别分析了战乱造成的米价的极端值,从战争和灾荒的角度分析了米价涨跌的幅度、持续时间和区域性,并提出米绢价格的不一致,以及唐后期米绢价格的相对稳定。对于当时的生活费用也做了一点尝试性的讨论。 4.关于当时朝廷依赖于江淮财赋的支持的问题,主要从江淮钱粮入手,提出在朝廷和江淮的不同立场上所看到的不同问题,辇东南以供西北的财赋供应提升了江淮的地位,也可能因此规定了当地以后的发展模式。 5.关于商人问题,由于以往研究多着重于其地位的变化,本文主要对商人群体作了分层分析,概括了不同层次的商人的特性。尤其是对大商人的探讨较为细致,并且以窦乂和郭七郎的事迹作为个案,对于商人的盛衰、从事的行业和特性了详细的分析。 6.从唐诗和笔记的记载具体分析了时人心目中的复杂多重的商人形象。 7.提出江淮地方“豪杰”势力的消失是由于原来集中于其身上的武力和财富发生了分离,大商人只拥有财富而拥有武力的人成为城市秩序的破坏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