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合原型——浅论其心理学、神话学及文学意义
【6h】

双合原型——浅论其心理学、神话学及文学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Acknowledgemen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Archetypes in Literary Criticism

Chapter 3. The Syzygy Archetype: Psychological Theory

Chapter 4. The Syzygy Archetype: Mythological Implications

Chapter 5. The Syzygy Archetype: Literary Illustration

Chapter 6.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文学批评中的“原型法”往往能横贯中外、照视古今,为文评家和读者提供博通广取的视角。此法肇源于荣格“集体无意识”论,又由波德金、希尔曼与弗莱等人化用于文评中。其中弗莱贡献尤著。在他那里,“原型”更接近于自觉的文学传统,而非心理无意识的表现。  本文着重讨论荣格发现的“双合原型”:混沌的一元分为阴阳两仪,阴中含阳,阳中蕴阴,两者相吸相引,最终再次合一。这里的两仪既可以指男性和女性,也能涵盖任何对立而相辅的两极,比如天和地。  论文分为五部分。引论主要介绍“原型”概念的心理学基础和文评界对原型理论的改造,还尝试比较了荣格和弗莱在该处的得失。第二部分阐释荣格“双合原型”的心理学意义。第三部分运用了神话学方法进一步研究该原型,其中跨文化地涉及了多个神话体系。第四部分是全文主体,讨论了“双合原型”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最后为结论部分。  中国的神话、哲学尤其是文学中可以找到不少该原型的例证。但囿于时间与篇幅,只略略触及了神话和哲学。要从东西方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角度来彻底观照此原型,还需留待日后的机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