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教师性别构成的女性化及其影响
【6h】

中小学教师性别构成的女性化及其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性别构成的女性化现象初探及问题研究的提出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小学教师性别构成女性化的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女性化的基本情况

一、被调查城市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女教师所占比例

二、被调查城市中小学男女教师年龄结构与性别结构

第二节中小学男女教师“职业动机选择”比较

第三节中小学男女教师“职业满意度”比较

第四节中小学男女教师“职业稳定性”比较

第五节中小学男女教师“职业成就”比较

第三章中小学教师女性化成因及其影响的探究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性别构成女性化的成因分析

第二节中小学教师性别构成女性化的重要影响

一、女性中小学教师有着区别于男性教师的显著特点

二、中小学教师性别构成的女性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三、中小学教师性别构成女性化的其他社会影响

第四章改善中小学教师女性化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第五章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小学教师访谈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其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年大学生成长自小学、初中、高中,广大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对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他们的教育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雏形的逐步形成与发展,因此,了解和掌握中小学教师群体的现状与发展,也是关乎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基础课题之一。 中小学教师性别构成的女性化现象,是我国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在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变化。这种现象对中小学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日益明显地带来了一些重要影响,它也深层次地反映着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惯性和现实变化趋势。 所谓教师女性化,是指教师群体中的女性比例(1.5:1以上)明显超出社会常态性别比例(约1:1),以及教师群体成员个性及行为带有明显的柔软化特征的现象。调研表明,女性化已成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群体的显著特征,特别是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群体,女性化特征尤为突出。 导致中小学教师女性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情况带有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特征。传统社会运转机制的影响,新传统教育理论的片面诱导,以及改革开放后阴柔文化的回潮和社会生活竞争性的加强等,都是导致当前中小学教师性别群构成女性化的重要原因。 调研进一步表明,中小学女教师的职业成就同男教师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分析发现中小学女教师成就动机弱和依附心理强等心理弱势,一直是限制其取得较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庞大的女教师群体中青年女教师比例过高,致使她们在最佳发展期受多重角色的困扰;女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学校及时正确地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她们的成就动机水平。 通过调查、访谈、观察和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性别构成女性化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个性品质、情感意志、交往和行为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上。同时,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小学教师女性化,弱化了教师群体内部的竞争和成员间的协作密度,从而使教师群体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难以形成最大合力;教师群体女性化,也是造成教师群体社会地位偏低的重要深层原因之一。 最后,针对中小学教师性别构成女性化的现状以及对教学工作和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重新认识新经济体制和社会运转机制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转变传统的教育职能观;强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竞争性,完善教育竞争机制;严格控制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创造条件吸收优秀男性社会成员进入教师群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