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国际比较研究——兼论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构建
【6h】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国际比较研究——兼论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构建

代理获取

摘要

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建立在货币政策信息对称基础上,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共同理解。透明度观点的提出,源于信息经济学、理性预期、公共选择等经济理论的发展。透明度操作的实践,缘于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使人们饱受通货膨胀之苦。1999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货币和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明确了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理想的透明度做法,并由此确认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价值。
   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国际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考察了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践,分析了影响透明度操作的主导因素,进而提出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路径。本文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
   首先,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研究成果看,透明度是一把“双刃剑”,并非越高越好。一方面,增加透明度有助于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声誉,克服操作上的动态不一致性问题;有助于引导市场主体的理性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减少经济异常波动。另一方面,较高的透明度引致前瞻性预期增加,公众对信息的过度反应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效率损失,亦可能引起短期经济波动加剧,带来整体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追求货币政策透明度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达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种手段,在透明度的选择上应关注适度性问题。
   其次,从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践看,尽管透明度具有正负效应,然而这些国家近十年来透明度水平都有所提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立足于本国特有的政治、经济环境,结合中央银行独立性、责任制以及货币政策声誉,在透明度实践上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透明度选择不存在干篇一律的固定准则,各国中央银行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在现有货币政策框架基础上寻求最适透明度模式。
   最后,鉴于我国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时期,经济运行环境相对复杂,而且,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较低,财政政策的影响依然较大,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增强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二是完善货币政策信息披露制度;三是提高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四是提升交流与沟通的艺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