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日《楚辞》研究及比较——以现代为重点,迄于20世纪80年代
【6h】

中日《楚辞》研究及比较——以现代为重点,迄于20世纪80年代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以迄止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与日本《楚辞》研究为论述对象,全文分为引言与正文两个部分,引言部分说明《楚辞》学史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所试图解决的理论问题及所想达到的学术目标,并简述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正文分三编,上编对中国与日本古代的《楚辞》学史作出回顾,中编论述中国与日本二十世纪初期《楚辞》研究的发展过程,下编论述中日二十世纪中后期《楚辞》研究的发展过程。每一编都设立专节对中日《楚辞》学研究作一个总体比较。
  全文以对现代中、日《楚辞》研究的发展过程作为重点,主要内容为:以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阐述的屈原作品乃南北文学交融之产物的观点为新世纪《楚辞》研究的起点,同时以胡适号召“打破一切村学究的旧注”为二十世纪《楚辞》发展的另一线索的开端。廖平、胡适的屈原否定论,则为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中的第一大公案。梁启超对屈原的阐述,受到王国维与胡适的双重影响,并以对屈原思想认识、心理状态及人格的描绘为其特色。闻一多、郭沫若对屈原否定论作了批驳。在二十世纪中期,还产生了屈原是否是文学弄臣的争论。闻一多既用神话学、民俗学、宗教学研究《楚辞》,又对《楚辞》的校勘整理上作出了贡献。郭沫若的《屈原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对上半个世纪有关屈原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总结与深化。五十年代,《楚辞》研究在一种新的理论模式下进行了,既获得了一种新的视角,又在政治意识愈益强化的过程中产生了简单化、狭隘化以至僵化的缺点。其后游国恩以其大型的文献整理、姜亮夫以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展示了“综合研究”的新气象。另外还有一大批学者在楚辞研究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陈子展、林庚、汤炳正等人。
  日本学者对《楚辞》的研究,从古代的作为自我文化的吸收阶段,到二十世纪上半世纪,发展为意在以其优势对一种文化客体作科学研究化的阶段,终于在下半世纪,更进一步到见解迭出、并力图上升到整体性理解的阶段。中日学者的《楚辞》研究呈现出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启发的新面貌。

著录项

  • 作者

    王海远;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 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 学科 中国文学批评史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徐志啸;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楚辞研究; 学术目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