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赵孟頫与元代中期诗坛
【6h】

赵孟頫与元代中期诗坛

代理获取

摘要

赵孟頫在元代诗坛上是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在一般的文学史表述中,皆以其为元代南北诗风融合和转变的推动者,是元代南方诗人步入北方诗坛的前驱,是元诗四大家的先导。本文认为,这种评价不可谓不高,也不可谓不正确,但却远未达到全面。赵孟頫诗歌的特质性主要是通过全部创作的整体表现出来的,而所谓的整体,乃是一个高处与疵处互见的综合。赵孟頫的诗歌不像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那样,有着包罗万象题材的以及众多超人意表的想象,他的诗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单纯性和共质性。除去部分不得不按规定的套路和写法创作的诗,赵孟頫的诗大多数都是以写个人的情感为主,个人情感不仅成为赵孟頫诗歌写作的初动力,而且在某些酬赠类的诗中,它甚至蜕变成为一种交游的中介,上升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赵孟頫写情,保持了一种高度的写意性,种种因具体的事件引发的具体情感在被进行了抽象之后,被赋予了一种带有高度同一性的形式。将个人具体而自我的情感融入到一种带有抽象性的表达形式当中,这在宋元交替之际的南方诗坛中是一种普遍的创作手法,像张炎等人所追求的清空骚雅,其实都是在用一种貌似高雅和普遍的文学形式来掩盖自己在真实生活中的挫败与创伤,和某些诗人不同的是,赵孟頫将这种创作方法一直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以这种对于具体情感的抽象为基础,赵孟頫的诗、词、曲在整体上显现出一种超出于一般的异质同构性。在赵孟頫的诗、词、曲作中,不仅表达的情感十分相似,而且意象设立与词语的安置也十分类似。将诗、词、曲全部用来抒发个人情感,这意味着赵孟頫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旧的儒家抒情传统,而这对于自宋代以来盛行的以诗行议论、以诗讲理亦是一种极大的反拨。赵孟頫的很多诗(包括词曲),不避字句的重复,不避用典和设象的浅近,这意味着他是把诗当作比较纯粹的抒情工具来看待的。不讲载道、不讲美刺,在中国诗歌史上这不是首创,但这种对于传统诗学观念的疏离以及对于某些文体规范的蔑视在整个中国文学由中世走向近世的大背景下却生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意义。我们看到,在近世文学将诗体解放、诗歌私人化、主情化的这个方向上,这位昔日的皇孙,反而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为了深入挖掘赵孟頫诗歌在诗歌史上的这种特殊意义,本文在按照传统的形式研究方法对赵孟頫一生诗歌创作进行研究的同时,又设置了一条“抒情传统”的辅线。这条辅线的进展主要是依靠“主体性潜替”这个概念来推进的,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传统的文学形式史研究提供补充,同时也是为分析元代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和前代没有什么两样的诗歌提供依据。
  本文对于元代诗坛人物的取舍,皆以“能和赵孟頫形成相互说明和对照”为依据,除去不得不谈到的人物,如王恽、虞集、杨载等人,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回避了对那些已经在学界中获得广泛研究的人物进行讨论,而以对文学史中通常被忽略的人物和细节进行深入挖掘为主。挖掘的结果包括:通过将吴澄和赵孟頫进行对比,本文勾勒出了赵孟頫学术思想的大概渊源和基本风貌,并通过对二人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对元代南人知识分子的基本心态和命运进行了追溯性的描述;通过对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月泉吟社和文学史上一直被忽略的“吴兴八俊”文人团体进行考察,对何为当时东南诗坛的主体性诗风进行了界定;通过对《咏逸民》和《和姚子敬秋怀五首》等诗歌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种公共价值何以能够成为私人情感的表达,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揭示了“主体性潜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