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和新加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
【6h】

中国和新加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难点和创新

一、中国和新加坡道德教育的通观比较

1、中新道德教育的传统探究与比较

1.1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特点

1.2 新加坡道德教育的移民性传统

1.3 中新传统道德教育的共相和异相

2. 中新道德教育的历史考察

2.1 中国近代道德教育发展脉络

2.2 新加坡道德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 中国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

1. 中国家庭道德教育

2. 中国学校道德教育

3. 中国道德教育的社会途径

三、新加坡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

1. 新加坡家庭美德教育

2. 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特质

3. 融入社会生活的新加坡道德教育

四、中国和新加坡道德教育路径的专题比较

1. 中新家庭道德教育的比较分析

1.1 中新家庭道德教育的共性

1.2 中新家庭道德教育的个性

2. 中新学校道德教育的比较分析

2.1 中新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异同

2.2 中新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异同

2.3. 中新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异同

3. 中新道德教育的社会途径比较

3.1 中新社区道德教育的异同

3.2 宗教在中新道德教育中的功能异同

3.3 社会舆论在中新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比较

五、比较之后:启示与借鉴

1. 传承与坚持——基于共性的启示

1.1 重视道德教育,将道德建设置于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度

1.2 正视道德教育的阶级性,坚持党的领导与政府主导

1.3 重视传统儒家伦理,汲取传统道德资源

2. 借鉴与发展——基于差异的启示

2.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道德教育的引导

2.2 倡导家庭美德教育,增强家庭凝聚力

2.3 强化道德实践,完善学校道德教育

2.4 整合道德教育路径,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有机统一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刘钢;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 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蓉,王贤卿,陈金华,邵晓莹,高国希;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关键词

    中国; 新加坡; 道德教育; 比较研究;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2:4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