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左乙拉西坦对CD8+T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毒性功能的影响
【6h】

左乙拉西坦对CD8+T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毒性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主要缩写

前言

1 目标问题概述

2 左乙拉西坦(LEV)

2.1 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2.2 作用机制

2.3 临床抗癫痫效应

2.4 不良反应

3 丙戊酸钠(VPA)

4 CD8+T淋巴细胞的抗病毒功能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目标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前期临床筛选

1 方法

1.1 病人和血液采集

1.2 试剂与抗体

1.3 流式细胞仪检测

1.4 ELISA检测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结论

第二部分 LEV与VPA对CD8+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1 方法

1.1 试剂与抗体

1.2 抗癫痫药物

1.3 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

1.4 抗癫痫药物刺激PBMCs

1.5 凋亡评估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LEV与VPA对CD8+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功能的影响

1 方法

1.1 试剂与抗体

1.2 抗癫痫药物

1.3 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

1.4 病毒多肽

1.5 穿孔素释放试验

1.6 CD107显示的脱颗粒分析

1.7 CFSE稀释法显示CD8+T淋巴细胞的增生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CEF多肽激活CD8+T淋巴细胞

2.2 穿孔素释放

2.3 CD107a/b细胞表面表达

2.4 细胞增生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SV2A在人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1 方法

1.1 试剂与抗体

1.2 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

1.3 流式细胞仪分析

1.4 Westernblot分析

2 结果

3 结论

参考文献

讨论

1 关于方法学的讨论

2 抑制脱颗粒反应对抗病毒免疫的影响

3 抑制穿孔素释放对抗癫痫作用的影响

4 高浓度VPA的抗凋亡作用

5 SV2A在人CD8+T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6 局限性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Cytokines and epilepsy.Seizure 2011,20(3):249-56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以往的临床研究显示,接受左乙拉西坦(LEV)治疗的患者常常伴有较高的感染发病率(主要是感冒),但机制不明。在我们的前期临床试验中,发现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患者外周静脉血中CD8+T淋巴细胞计数有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的重点是调查左乙拉西坦在体外对CD8+T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毒性功能的影响,同时与丙戊酸钠进行比对(VPA)。
  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不同药物浓度下观察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对CD8+T淋巴细胞凋亡和病毒多肽(CEF)诱发的细胞毒性功能的影响。采用的药物浓度分别是:左乙拉西坦5或50 mg/L,丙戊酸钠10或100 mg/L。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在以上药物浓度下体外培养1h和24h,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比观察凋亡率,CD8+T淋巴细胞的凋亡定义为CD3+/CD8+/Annexin+/PI-。在细胞毒性功能的研究中,病毒多肽诱导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的激活后,在不同药物浓度下,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比观察穿孔素释放、CD107+表达率和CFSE稀释法显示的细胞增生。CD8+T淋巴细胞的脱颗粒效应通过细胞内的穿孔素减少和细胞表面的CD107+增加来表示。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和Westernblot分析检测SV2A在人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在病毒多肽刺激后2h,高浓度(50 mg/L)和低浓度(50mg/L)的左乙拉西坦均显著抑制了CD8+T淋巴细胞的穿孔素释放(LEV50 mg/L vs CEF:25.8±12.9% vs18.2±9.7%, p<0.01; LEV5mg/L vs CEF:24.1±13.7% vs18.2±9.7%,p<0.01;n=15)和CD107+表达率的增加(LEV50mg/L vs CEF:5.3±2.5% vs11.5±4.7%, p<0.01; LEV5mg/L vs CEF:6.7±2.2% vs11.5±4.7%,p<0.01;n=15),但在病毒多肽刺激后5h,仅有高浓度(50 mg/L)的左乙拉西坦保持了针对CD107+表达率增加的抑制效应(LEV50mg/L vs CEF:13.97±4.71% vs18.43±6.68%,p<0.05;n=15)。左乙拉西坦对CD8+T淋巴细胞的凋亡和病毒多肽诱导的增生无明显影响(p>0.05)。高浓度的丙戊酸钠(100mg/L)显著抑制了CD8+T淋巴细胞在体外的自发性凋亡(VPA100mg/L vs对照组:7.8±3.4% vs11.5±4.2%,p<0.01,n=15),但丙戊酸钠组未显示其他具有统计意义的效应差异(p>0.05)。人CD8+T淋巴细胞中存在SV2A。
  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左乙拉西坦对病毒多肽诱导的CD8+T淋巴细胞脱颗粒反应具有中度的抑制效应。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解释左乙拉西坦治疗伴发的高感染率,而且提示了左乙拉西坦的一种新的抗癫痫机制,即有可能通过减少穿孔素的释放而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SV2A在人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有助于上述现象的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